[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纳米ZnO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4458.6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01J23/06;B01J3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纳米 zno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纳米ZnO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占各类污染的80%~90%,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硫第一大排放国和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大幅增加,使得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状况也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存量已经达到73亿吨,占用和毁坏土地200万亩,对水土造成严重污染。
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全球各国均能够自由和平利用的能源,也是各种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其它能源之本。据估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果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转换效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目前世界年耗能源的40倍。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益加深,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各国大力投入的热门研究领域。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能源危机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巨大障碍,而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只有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使用清洁工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太阳能是诸多可再生能源中最受关注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式。光化学能转换(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材料是光催化材料(即光催化剂)。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表面受激活化的特性,利用光能有效地分解水制氢、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物、还原重金属离子、杀灭细菌和消除异味。由于光催化技术可利用太阳能在室温下发生反应,比较经济,且光催化剂大多自身无毒、无害、可反复使用、可将有机污染物完全矿化成无机离子、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传统的高温、常规催化技术及吸附技术无法比拟的诱人魅力,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光催化剂是一类应用光催化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必备的半导体材料。目前,已被科学家们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种类繁多,如TiO2、RuO2、ZnO、Fe2O3、CdS、SrTiO3、CuO/SrTiO3、NiO/SrTiO3和Sr3Ti2O7等,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中,ZnO也是备受关注光催化剂之一。
ZnO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导热性能,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和紫外吸收性能。纳米ZnO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效应,在很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纳米ZnO有独特的压电现象、吸收雷达电磁波性能、光催化性能及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可应广泛用于压电、光电、传感器、隐形材料、光催化等领域。
由于ZnO的带隙高达3.4eV,只能吸收紫外光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中的可见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中紫外光能仅占5%左右,可见光能却高达50%左右,因此,用太阳光作光源辐射ZnO直接进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效率极低,不可能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这使得改性ZnO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目前,提高ZnO光催化效率的方法主要有ZnO纳米化和多孔化、贵金属负载、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染料和窄带隙半导体敏化、与其它半导体复合等方法,其中,纳米化和多孔化是提高ZnO光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LAN网桥天线
- 下一篇: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