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履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3359.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钟伟斌;曲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19/02 | 分类号: | B60B19/02;B62D5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根据路况改变行进模式的车轮,特别涉及一种轮履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在平直的路面上,圆形车轮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但是在雪地上或者沙漠上轮胎则无法正常行驶。履带系统具有非常高的越野性能,能够胜任各种不良的路况。但是在普通平时路面上的油耗相对圆形车轮行进的要高,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同时对路面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轮履转换机构,使车辆或行进机构可以在圆轮式与履带式行进方式中进行切换从而适应各种路况。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轮履转换机构,包括变形轮辋部件、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变形传动部件和动力切换装置;
所述的变形轮辋部件包括:主轴、变形盘、与主轴通过花键连接的中心轮毂、连接在中心轮毂上的伸缩滑杆组件、大径轮辋、小径轮辋、连接轮辋和变形连杆;所述的主轴与中心轮毂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心轮毂由左右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大径轮辋、小径轮辋、连接轮辋通过是铰链两两连接在一起的;
所述变形连杆一端铰接在变形盘上,一端铰接在小径轮辋上;
所述的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在整个轮履转换机构的两侧各有一个;该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包括:前承重轮组、固定承重轮、后承重轮、支架、后承重轮槽、前承重轮组槽、前承重轮组连杆、后承重轮连杆、天轴、天轴支架、大链轮、小链轮、定位销、变形转盘以及包覆在部件外面的履带;所述的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是通过天轴将动力传输到另外一侧的;所述前承重轮组和后承重轮,在支架的后承重轮槽、前承重轮组槽中滑动;所述天轴的转动是通过链传动的;所述大链轮固定在变形转盘上;所述的前承重轮组连杆和后承重轮连杆是分别铰接在变形转盘与前承重轮组以及变形转盘与后承重轮上的;
所述的变形传动部件包括:涡轮蜗杆、锥齿轮组、锥齿轮轴、变形摇杆;所述的涡轮蜗杆是通过锥齿轮组驱动的;所述的变形转盘与涡轮蜗杆是固定在一起的;
所述的动力切换装置包括:活动花键、拨叉、拨叉推杆;所述活动花键是空套在主轴上的;
所述伸缩滑杆组件由三节不同直径的金属杆套合在一起,其中第一节金属杆固定在中心轮毂上,第三节金属杆固定在小径轮辋上,第二节金属杆介于第一节金属杆与第三节金属杆之间;
所述的天轴支架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的;
所述的变形传动部件是安装在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上的;
所述的变形摇杆是活动套设在锥齿轮轴上的;所述的履带为橡胶履带。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轮履转换机构,采用了变形轮辋部件、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变形传动部件和动力切换装置等。变形轮辋部件、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是通过变形传动部件的运动实现同步变形到圆轮式或履带式行进方式的工作状态。动力切换装置相当于一个离合器,可以控制变形传动部件输入动力的通断。本发明提供的轮履转换机构巧妙地整合了两种现有的车辆行进方式。拥有该结构的车辆或行进机构可以根据路况在轮式行进与履带式行进间自由切换,从而使车辆不仅具有轮式行进方式所具有的快速,灵活的特点,也能够具有履带式行进所具有的高越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形轮辋部件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形轮辋部件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总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外端部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变形传动及动力切换部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变形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轮式行进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履带式行进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图1-8所示,本发明轮履转换机构,包括变形轮辋部件、承重及履带张紧部件、变形传动部件和动力切换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变形轮辋部件包括:主轴1、变形盘2、与主轴1通过花键连接的中心轮毂10、连接在中心轮毂10上的伸缩滑杆组件、大径轮辋5、小径轮辋3、连接轮辋4和变形连杆6;所述的主轴1与中心轮毂10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心轮毂10由左右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大径轮辋5、小径轮辋3、连接轮辋4是通过铰链两两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变形连杆6一端铰接在变形盘2上,一端铰接在小径轮辋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3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