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齿吡啶类配体镧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90445.1 申请日: 2011-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2516277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卜显和;赵强;刘秀明;宋伟朝;胡同亮 申请(专利权)人: 南开大学
主分类号: C07F5/00 分类号: C07F5/00;C09K11/06
代理公司: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代理人: 侯力
地址: 30007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吡啶 类配体镧 金属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多齿吡啶类配体镧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致发光是指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光致发光可以提供一些材料的结构、成分及环境原子排列的信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如果将激光应用到这类分析方法中,就可以使这类分析方法更深入到微区、选择激发及瞬态过程的领域,使它又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应用到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逐步出现新的边缘学科。

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其在光学传感器及有机发光器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镧系金属配合物在光学方面新颖的优越性能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被大量的合成和研究,同时也成为配合物发光化学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参见:J.An,C.M.Shade,D.A.Chengelis-Czegan,S.Petoud,.N.L.Rosi,J.Am.Chem.Soc.2011,133,1220-1223;P.Lenaerts,K.Driesen,R.V.Deun,K.Binnemans,Chem.Mater.2005,17,2148 2154;S.Petoud,S.M.Cohen,J.-C.G.Bunzli,K.N.Raymond,J.AM.CHEM.SOC.2003,125,13324 13325;M.D.Regulacio,M.H.Pablico,J.A.Vasquez,P.N.Myers,S.Gentry,M.Prushan,S.-W.Tam-Chang,S.L.Stoll,Inorg.Chem.,2008,47,1512-1523。

多齿吡啶类配体具有丰富的配位模式,并且含有较大共轭π体系的大环多齿吡啶类配体是很好的荧光信号发色团,所以含有此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也为荧光材料及其进一步应用的开发,如电致发光、化学传感器、荧光PET传感器等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芳香类吡啶基配体在发光方面已经被人们广泛而大量的研究,参见:Z.Y.Xiao,X.Zhao,X.K.Jiang and Z.T.Li,Langmuir,2010,26,13048;H.R.Li,W.J.Cheng,Y.Wang,B.Y.Liu,W.J.Zhang,H.J.Zhang,Chem.Eur.J.,2010,16,2125;W.S.Liu,T.Q.Jiao,Y.Z.Li,Q.Z.Liu,M.Y.Tan,H.Wang,L.F.Wang,J.Am.Chem.Soc.2004,126,2280;A.Mitra,A.K.Mittal and C.P.Rao,Chem.Commun.,2010,DOI:10.1039/c0cc04967k;C.Z.Li,K.B.Male,S.Hrapovic and J.H.T.Luong,Chem.Commun.,2005,3924;K.Yea,S.Lee,J.Choo,C.H.Oh and S.Lee,Chem.Commun.,2006,1509;P.W.Du and R.Eisenberg,Chemical Science.2010,1,502;C.Vijayakumar,K.Sugiyasu,M.Takeuchi,Chemical Science.2011,2,291。因此,此类配合物在结构和性能的进一步研发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

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常用的多齿吡啶类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水热等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危险性大、产率低以及可重复性差等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可重现性好的多齿吡啶类配体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齿吡啶类配体镧金属配合物,为2,3,6,7,10,11-六(2-吡啶)双吡嗪[2,3-f:2′,3′-h]喹喔啉配体的镧金属配合物,化学式为[La(NO3)3]6(HPDQ)2,化学式中的HPDQ为2,3,6,7,10,11-六(2-吡啶)双吡嗪[2,3-f:2′,3′-h]喹喔啉;该镧金属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晶胞参数为:a=16.850(3)、b=16.617(3)、α=90,β=100.94(3)、γ=9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0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