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膜耦合循环制备高浓度双果糖酐III的反应系统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9531.0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江波;缪铭;杭华;张涛;沐万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P19/18;C12P19/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循环 制备 浓度 果糖 iii 反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双膜耦合循环制备高浓度双果糖酐III缩写为DFA III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应系统由酶反应器(1),膜分离装置(2),膜浓缩装置(3),第一加压泵(4),第二加压泵(5),DFA III容器(6),高浓度DFA III容器(7),和高效液相检测(8)组成;酶反应器(1)与膜分离装置(2)由第一加压泵(4)相连接,膜分离装置(2)又有酶液管道与酶反应器(1)连接,膜分离装置(2)由透过液管道与DFA III容器(6)连接,DFA III容器(6)与膜浓缩装置(3)由第二加压泵(5)相连接,膜浓缩装置(3)有水循环管道与酶反应器(1)连接,膜浓缩装置(3)与高浓度DFA III容器(7)有管道相连接;膜分离装置(2)与高效液相检测(8)相连;
膜分离装置的分离膜为无机膜或有机高分子材料膜,膜浓缩装置的浓缩膜为纳滤膜或反渗透膜;酶反应器为常压生物反应器,或常压下各类酶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膜耦合循环制备高浓度DFA III的反应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溶解后的底物和酶进入到酶反应器(1),按工艺要求的酶反应时间结束后,反应液用第一加压泵(4)泵入膜分离装置(2)进行膜酶分离,透过膜的DFA III液进入DFA III容器(6)中,没有透过膜的酶液回流至酶反应器(1)再进行酶反应的过程;DFA III容器(6)中的DFA III液经第二加压泵(5)泵入膜浓缩装置(3)进行浓缩及溶剂水循环利用,不能透过膜的部分转入高浓度DFA III容器(7),透过膜的水循环回流至酶反应器(1),从而实现酶和水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所述的集成循环制取浓缩回路之膜分离工序之后,设置高效液相检测(8)为DFA III进行在线高效液相检测或取样高效液相检测。
3.用权利要求1所述双膜耦合循环制备高浓度DFA III的反应系统进行双膜耦合循环制备高浓度DFAI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步骤为:DFA III反应液制取、膜酶分离、膜浓缩、各道工序顺序连接,且酶得到循环利用和溶剂水再利用,从而实现清洁生产高浓度DFA III的工艺系统;
(1)DFA III反应液制取:在酶反应器中将菊糖加去离子水加热溶解配制以kg/L计为10%的菊糖溶液,调节pH至5-6;以酶活/底物质量计加入菊糖果糖转移酶10-12U/g,温度55-65℃,反应1-5小时,得到质量体积浓度8%的DFA III反应液;
(2)膜酶分离:将V L的DFA III反应液用截留分子量为3-10 kDa的超滤膜设备分离,转膜压为0.7 MPa,流速100-200 L/h,0.06-0.08 V L酶液保留在浓缩液中,保留酶活率为70%-80%,返回反应器再利用;同时得到DFA III透过液;
(3)膜浓缩:将DFA III透过液上截留分子量200-300 Da纳滤膜,DFA III被截留浓缩至0.16-0.19V L,浓缩率为50%,透过的水返回酶反应器作为菊糖溶剂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95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覆膜机及其分切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医用插管的三通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