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免标记检测铅离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7031.3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文;陈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标记 检测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离子的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免标记检测铅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离子对人体危害严重,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其主要毒性效应是导致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生殖系统损伤等。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饮用水中铅离子的最大允许量不得超过72nM。目前,环境中痕量铅离子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方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繁琐,需要麻烦的前处理、专门的分析技术人员以及昂贵的仪器,不利于现场快速分析检测。近年来,利用对铅离子敏感的DNA酶(17E DNAzyme)和铅离子介导的G四聚体来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备受关注(参考文献:H. Wang, L. M. L. Ou, Y. Suo and H. Yu. Computer-readable DNAzyme assay on disc for ppb-level lead detection, Anal. Chem., 2011, 83, 1557-1563; T. Li, S. Dong and E. Wang. A lead(II)-driven DNA molecular device for turn-on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lead(II) ion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3156-13157.)。但这些方法需要特异性的核酸序列,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若能采用随机的核酸序列用于铅离子的常规检测,将会大大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更加有利于环境中铅离子的现场实时定量分析。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光学实时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但往往需要标记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操作麻烦,费时耗力,不利于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铅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免标记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随机互补双链DNA序列溶解,得到DNA溶液;
2) 在DNA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混合均匀,之后加入二价铜离子,混匀;
3) 避光还原反应得到含有铜纳米颗粒的随机DNA双链,该DNA双链为检测用DNA链;
4) 将标准浓度的铅离子溶液与检测用DNA链混合,避光反应,测量检测用DNA链的荧光值,得到标准曲线;
5) 将待测样本液与检测用DNA链混合,避光反应,检测其荧光值,计算得到铅离子浓度。
优选的,还原剂是维生素C或其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随机互补双链DNA序列的长度不小于10 bp。
优选的,随机互补双链DNA序列的长度为15~35 bp。
优选的,二价铜离子源自硫酸铜、乙酸铜和硝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检测原理是:随机双链DNA在340nm激发光下没有荧光,当加入二价铜离子和抗坏血酸钠的时候,能够在双链DNA上形成荧光铜纳米颗粒,340 nm激发光下于585nm处会有荧光。当再加入铅离子的时候,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585nm处的荧光会逐渐降低,并与铅离子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从而达到免标记荧光快速检测铅离子的目的。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待测样品可以是环境水样,临床样本,或经过离心,过滤等简单处理的样品。检测过程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不易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检测精度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达5n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检测方法的原理图;
图2和3是本发明检测方法的表征图;
图4是不同二价金属离子与含纳米铜离子的随机DNA双链反应的荧光值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快速免标记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随机互补双链DNA序列溶解,得到DNA溶液;
2) 在DNA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混合均匀,之后加入二价铜离子,混匀;
3) 避光还原反应得到含有铜纳米颗粒的随机DNA双链,该DNA双链为检测用DNA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7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灶开关提醒器
- 下一篇:多种纤维原料混合蒸煮制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