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二酸淀粉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5821.8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檀琮萍;徐毅华;崔波;曲静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353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酶 催化 成丁 淀粉 方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二酸淀粉酯的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淀粉丁二酸酯是淀粉葡萄糖残基中的羟基被二元羧酸酐取代后所制得的一种淀粉衍生物,属于淀粉有机酸酯范畴。淀粉与二元羧酸酐的酯化在淀粉链上引入了一个阴离子基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淀粉的亲水性能。二元酸淀粉酯本身具有交联结构,又使得淀粉获得了许多优良性能,如较低的糊化温度、高度的增稠能力、低温粘度稳定性、较好的成膜性以及淀粉糊的高透明性。这些特性使得丁二酸淀粉酯能够应用于食品领域,如在汤料、快餐、罐制品以及冷藏食品中作为凝固剂以及增稠剂。在制药工业上丁二酸淀粉酯被推荐用作药片分解剂。在造纸领域中,丁二酸淀粉酯被用作表面成型剂以及凝固剂。
在我国尚未有利用脂肪酶催化合成丁二酸淀粉酯的报道。目前制备丁二酸淀粉酯通常是水相法合成的。
经丁二酸酐酯化后的马铃薯淀粉, 其透明度与黏度均高于马铃薯原淀粉,丁二酸马铃薯淀粉酯在不影响食品色泽的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的黏度,符合现代食品加工工业的要求,适合作为增稠剂应用于食品当中。目前,工业上常用的酯类淀粉有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和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丁二酸酯可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造纸领域, 但国内对其研究较少,也未见有工业化生产,因此, 对于淀粉丁二酸酯制备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的脂肪酶催化合成丁二酸淀粉酯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二酸淀粉酯的方法,包括淀粉前处理和酯化反应,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往淀粉干基中加入水,使其吸水膨胀;
(2)将经过处理的淀粉加水调成淀粉乳,加入脂肪酶和丁二酸酐,在20~50℃下,搅拌速度为100~200rpm时反应10~60min,得到混合溶液;
(3)将混合溶液用乙醇溶液洗涤若干次,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若干次,抽滤、干燥、过筛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更优方案为:
步骤(1)中,淀粉干基与水的质量比为3:10,淀粉干基在40℃下吸水膨胀20min。
由于淀粉微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晶体结构致密,难以发生反应,所以对淀粉进行前处理,使其吸水膨胀之后空间结构变得蓬松,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经过试验确定,淀粉在40℃吸水膨胀20min后,后期获得的产物取代度值和反应效率最大。
步骤(2)中,将经过处理的淀粉加水调成重量分数为30%的淀粉乳。
步骤(2)中,脂肪酶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1~10%,丁二酸酐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1~4%,脂肪酶在使用前用2.5%的氯化钠溶液活化,酯化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
脂肪酶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4%,丁二酸酐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4%。
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酶添加量控制了酯合成反应产率和取代度。在一定酶浓度范围内,酶浓度的增加会是产物取代度增大,当酶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其浓度,反应转化率也不再有明显提高。本发明中催化剂脂肪酶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的1~10%,优选4%。
酯化反应中丁二酸酐的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的1~4%,试验发现其添加量为4%时产品的取代度达到最大值。
酯化反应过程中,搅拌有利于酶与底物间的接触,搅拌速度为100~200rpm。
温度是酶促反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对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扩散加快,有利于提高脂肪酶酯化反应的速率。本发明反应温度由20℃增加到50℃,当反应温度从20℃增加到30℃时反应效率和取代度都很有明显的增加,之后随着温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因此优选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的确定:实验中采用的反应时间为:10min、20min、30 min、40 min、50 min、60min,结果发现在20min时出现最大取代度值,因此优选反应时间为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未经山东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8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钨含量钨合金的电弧熔炼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旋转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