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4282.6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2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河;潘秋月;陆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2 | 分类号: | C12P7/6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谷氨酸 甘油酯 合成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合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酶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卵磷脂和溶血卵磷脂是药品、高档食品和化妆品中最常用、最典型的乳化剂,其源于天然、环境友好,毒性低、生物降解性高,并和许多药物成分相容性好。其主要缺点是水溶解度低,来源有限(菜籽油、大豆油中磷脂含量仅为0.3-2.5%),价格昂贵。目前使用的多数表面活性剂为化学合成,对水环境影响不利,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差。因此,高效、易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的表面活性剂的开发需求日益迫切。开发以氨基酸为原料的经济的、具有卵磷脂类似性质的,同时具有明显水溶性或抗微生物活力的表面活性剂,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基于氨基酸型的磷脂表面活性剂类似物主要有线性结构(单链),双链结构(或双子)及类甘油酯结构(磷脂模拟物)三类。目前国内外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前两类,以天然饱和脂肪酸、醇、胺及不同氨基酸通过酯键、酰胺键连接缩合获得。其极性头和疏水尾各一个,因此其HLB值调整空间不大。而类甘油酯结构可看作是单甘酯、二甘酯和磷脂的类似物,这类表面活性剂由1分子极性头和2分子或1分子疏水尾通过甘油碳骨架连接构成,通过改变结合的氨基酸(极性头)种类或脂肪酸(疏水尾)种类及个数,可方便地调节其HLB值及在水、油中的溶解度。
现有技术中有关于含羟基的甘氨酸,酪氨酸和碱性的精氨酸的化学/酶法报道,无二羧基的谷氨酸甘油酯合成报道。本发明选择水溶解度高、来源经济的谷氨酸作为极性头,采用酶法无溶剂体系中合成氨基酸甘油酯,为基于氨基酸原料的天然磷脂类似物的合成提供中间体。本发明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有机溶剂、原料经济、产品生物相容性高、质量好,易于规模化生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酶合成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有机溶剂、原料经济、产品生物相容性高、质量好,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酶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为:以N-酰基氨基酸和甘油为底物,无溶剂条件下,在酶的作用下,30~80℃,反应1~96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后处理,获得所述的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所述酶为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木瓜蛋白酶、脂肪酶FAP15(日本田野制药公司)、酰基转移酶(Acylase)或胰蛋白酶。
所述底物中N-酰基氨基酸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5~30。
所述酶优选为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或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
所述酶的质量用量以底物总质量计为0.5~10%,所述酶的种类不同,活力范围亦不相同,酶活力的定义标准也不相同。
所述反应液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分别加入反应液体积1.5倍的5%NaCl溶液和反应液体积2倍的0.5mol/L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生成,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用有机溶剂萃取,收集有机相,干燥至恒重,获得所述的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氯仿或乙酸乙酯。
进一步,所述的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的酶合成方法,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将N-酰基氨基酸和甘油以物质的量比为1∶20~30混合后作为底物,升温至70℃,无溶剂条件下,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的作用下,pH6.0~9.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30~70℃,反应96h,反应结束后,分别加入反应液体积1.5倍的5%NaCl溶液和反应液体积2倍的0.5mol/L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生成,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用有机溶剂萃取,收集有机相,干燥至恒重,获得所述的N-乙酰基谷氨酸甘油酯;所述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的质量用量以N-酰基氨基酸和甘油总质量计为5~10%,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或乙酸乙酯,所述磷酸缓冲液的质量用量为N-酰基氨基酸和甘油总质量的10~50%,优选20%。
本发明是无溶剂体系,甘油既为反应物又作溶剂,50~70度粘度大大降低。
本发明所述酯化率按如下方法计算:
酯化率=(酯化的氨基酸量/反应前总氨基酸量)*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