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测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79270.4 | 申请日: | 201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5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庆江 |
| 主分类号: | G01S13/92 | 分类号: | G01S13/9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测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速技术,尤其是车辆测速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全部进口和国产各型雷达里,普遍存在对一些大型车辆或小型货车进行速度测量时,瞬间产生1倍或1/2倍速度值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倍频现象,这个现象导致交通警察在进行交通执法时产生执法争议,如处理不好将直接降低交警部门执法的公信力,严重的会引起警民纠纷,破坏社会和谐和稳定。目前,基本是靠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人工筛选来把关,人工剔除明显偏差的违法车辆,如抓拍到的大货车的行驶速度为120~160千米/ 小时,增大了交警的工作量和把关难度。
我们知道,雷达测速的原理是依据多普勒原理来测速的,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当该电波遇到运动物体后会反射回来部分电波,该电波的频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且该变化大小正比于物体运动速度,这个变化的频率,我们称之为多普勒频移,当雷达工作频率为24.150GHZ时,运动物体一公里时速的变化会产生44.7HZ的频率变化,我们测出该频率大小,也就可以得出运动物体速度。 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和实际测试,现有技术中的测速装置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因为在微波发射和接收混频阶段,由于残波抑制不良导致二次谐波信号过强,后面信号处理电路无法识别和分清主波和谐波,导致测量误差频发,特别在一些国产测速雷达中,由于高频处理技术和工艺的局限,该问题比较明显。
其次,是在信号处理阶段,由于警用雷达的发射功率和雷达天线体积的限制,雷达要兼顾远目标和小目标检测的需要,一般会保持信号系统较高的增益,当大型车或小货车离测速雷达很近时,由于车辆反射信号过强及不规则性,在信号处理系统中,信号产生畸变和失真,导致严重的二次谐波等谐波干扰,直接导致测量过程的失误,当二次谐波是上倍频时,由于频率增加一倍,我们依据频率大小得出的车辆速度正好大一倍,当是下倍频时,由于频率减小1倍,我们得出的车辆速度正好小一倍。这个原因是大部分特别是进口雷达产生倍频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于第一个原因,可以通过仔细调整微波高频部分工作参数和电路性能来解决,而且该二次谐波的干扰,一般容易捕获,因此比较容易解决。
对于第二个原因,绝大部分公司由于其雷达中信号放大、信号A/D采集、信号FFT变换等是几个独立的电路,一般都是通过调整信号FFT数字滤波电平即雷达测量灵敏度来实现的,当灵敏度比较高时,系统对小信号能够检测出,也就实现了对小目标和远目标的检测,但是当某些原因导致特大信号进入时,就会产生信号畸变和失真,如灵敏度过低,雷达漏检率会升高,其他厂家一般都是提供软件给用户,由用户根据使用实际环境和需要现场设定雷达工作灵敏度,部分厂家可能是在信号放大环节增加AGC模拟信号增益自动控制电路来处理该问题,由于一般模拟电路的AGC调节范围有限,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该问题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尤以刘邹的名称为“基于DSP的测速雷达数据采集和处理”(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论文全文数据库-学位年度2008,网络版投稿时间2009-02-07,《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对雷达测速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作出了相关介绍,文中“第三章雷达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3.1测速雷达控制器”(P15)明确记载了以下技术内容:“测速雷达控制器采集单元对雷达的两路通道信号进行快速同步的采集,采集得到的雷达数据在中央处理单元经过一系列有效的算法计算处理得到需要的目标数据”,同时同页的最后一段进一步说明“雷达控制器需要控制两路数模转换通道对雷达信号进行同步的高速采集,采集到的数据由中央处理单元作相应的噪音处理、频率变换分析、数据相关等算法的处理,得到检测目标的频谱,---”。
上述论文公开的技术方案与其它现有技术具体使用的雷达测速装置基本一致,在AD采集前没有对信号的饱和失真做处理,只是采用固定的信号增益对信号进行放大,当雷达反射信号过强导致信号饱和失真产生信号畸变时,系统则只能接受并进行处理,系统不具备调节能力,当然处理结果中倍频现象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测速装置,有效解决倍频现象确保误测、漏测现象的不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庆江,未经金庆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冶金级硅太阳能电池暗电流的扩散工艺
- 下一篇:一种称重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