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流电路以及基准电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9099.7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裕二;井村多加志;杉浦正一;五十岚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以及 基准 电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流电路以及采用该恒流电路的基准电压电路,更详细地说涉及恒流电路的稳定动作。
背景技术
对现有的恒流电路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采用现有的K值(驱动能力)之差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K值是利用K=W/L·(μCox/2)求出的。这里,W表示栅极宽、L表示栅极长、μ表示载流子的迁移率、Cox表示每单位面积的栅极端子氧化膜电容。
现有的恒流电路由K值不同的增强型NMOS晶体管的晶体管91以及92、增强型PMOS晶体管的晶体管93以及94、和电阻95构成。
增强型NMOS晶体管91的源极端子与最低电位的接地端子100连接,漏极端子及栅极端子都与增强型NMOS晶体管92的栅极端子及增强型PMOS晶体管93的漏极端子连接。增强型NMOS晶体管92的源极端子经由电阻95与接地端子100连接,漏极端子与增强型PMOS晶体管94的栅极端子以及漏极端子、增强型PMOS晶体管93的栅极端子连接。增强型PMOS晶体管93以及94的源极端子都与最高电位的电源端子101连接。
接着,对现有的恒流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增强型NMOS晶体管91的K值小于增强型NMOS晶体管92的K值。在电阻95中产生增强型NMOS晶体管91与增强型NMOS晶体管92的栅极端子源极端子间电压差,并利用增强型PMOS晶体管93以及94对流过电阻95的电流进行电流镜像(current mirror),生成偏置电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38513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恒流电路具有两个动作点。一个是偏置电流流过的通常动作点,另一个是偏置电流为0的动作点。当连接点291的电位为电源端子101的最高电位、连接点290的电位为接地端子100的最低电位时,固定在偏置电流为0的动作点,恒流电路不动作。因此,现有的恒流电路具有在启动时还另外需要启动电路的课题。
另外,当连接点291的电位伴随着电源端子101的上升而上升时,增强型NMOS晶体管91以及92的特性由于增强型NMOS晶体管92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的影响而改变,偏置电流发生变动。即,现有恒流电路存在输入稳定度恶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不需要启动电路而输入稳定度良好的恒流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恒流电路具有:恒流生成电路,其具有NMOS晶体管和电阻;电流镜电路,其由一对耗尽型NMOS晶体管构成,这一对耗尽型NMOS晶体管流过上述恒流生成电路的电流,并且彼此的栅极端子相互连接;以及反馈电路,其将上述一对耗尽型NMOS晶体管的源极端子的电压保持为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恒流电路,在电流镜电路中使用耗尽型NMOS晶体管,由此在形成有沟道的状态下进行启动,所以在偏置电流为0的动作点不会稳定,而可靠地进行启动。因此,恒流电路不需要启动电路。另外,通过设置差动放大电路,增强型N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的变化的反馈相等地施加,所以耗尽型NMOS晶体管的漏极电流仅由W/L之比来决定。因此,通过提高反馈环路的增益特性,输入稳定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恒流电路的框图。
图2是示出恒流源模块电路的具体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恒流源模块电路的其它具体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差动放大电路的具体结构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差动放大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差动放大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差动放大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恒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采用本发明恒流电路的基准电压电路一例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现有恒流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标号说明
100接地端子
101电源端子
102恒流输出端子
103 P沟道共源共栅端子
104 N沟道共源共栅端子
105第二电源端子
106基准电压输出端子
111差动放大电路
112恒流生成模块电路
113恒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恒流电路的框图。本发明的恒流电路由恒流生成模块电路112、差动放大电路111和耗尽型NMOS晶体管13以及14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