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温高效臭氧分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5417.2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68 | 分类号: | B01J23/68;B01D53/86;B01D53/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高效 臭氧 分解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民用臭氧应用及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常温下可分解高达几千ppm臭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臭氧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业水处理、烟气脱硫、脱销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臭氧,医药卫生、餐饮行业的消毒杀菌,打印机、复印机、紫外灯工作过程中都会向周围的空气中散播臭氧,我国规定在居住环境,臭氧浓度超过0.16mg/m3时就构成空气污染;在作业场所,臭氧浓度超过0.2mg/m3时就构成污染,因此,在产生臭氧的场所,要及时进行臭氧的分解净化,以免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
在温度超过100℃以后,臭氧分解非常剧烈,达到270℃高温时,可立即转化为氧气。而100℃以下,臭氧的分解比较缓慢,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迅速分解,不会对周围空气形成污染。同时,臭氧的分解会释放热量,每摩尔臭氧分解放出的热量达到142.5kJ,这就要求臭氧分解催化剂不能是易燃物质,以防发生火灾。
目前用于臭氧分解的催化剂大多为金属氧化物或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银、锰、铜的使用最为广泛,大多是负载于陶瓷、活性炭、纤维等载体上,虽然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是制备工艺比较复杂,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目前大部分催化剂都需要辅助加热设施才能有效的分解臭氧,造成电力的消耗。因此,提供一种既便于生产,又能在常温下高效分解臭氧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臭氧的使用环境大多湿度较大,例如水处理工程中的臭氧尾气,相对湿度达到100%,因此要求臭氧分解催化剂必须具有很好的抗水蒸气的能力。工业应用的臭氧催化剂大多用量较大,使用时间较长,如果催化剂强度很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底层催化剂容易粉化,堵塞气路,造成事故,因此臭氧分解催化剂要想实现工业应用,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
随着臭氧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高浓度臭氧发生器已经应用于实际,因而使用之后的尾气浓度也较高,可达10g/m3(约5000ppm),以往的臭氧催化剂多应用于几个ppm至几十个ppm浓度臭氧的处理,而能够彻底净化几千个ppm臭氧的催化剂还未出现。
实际应用过程中,臭氧浓度的波动很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瞬间极大值,如果催化剂在短时间内的高浓度下被穿透,便影响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因此,抵抗臭氧浓度波动的能力也是臭氧分解催化剂性能的一个体现。同时,工业上需要处理的气流量也较大,如果催化剂只能在低空速下使用,那么臭氧吸收塔的尺寸就要做的很大,填料就要很多,这样就带来了极大的风阻,造成能耗的升高,有悖于节能理念,因此要求催化剂能够在较大的空速下稳定、安全的工作。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工厂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苛,这就要求生产工艺尽量绿色化,不排放废水废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常温下能彻底净化几千ppm的臭氧且能抵抗臭氧浓度剧烈波动、抗水蒸气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常温高效臭氧分解催化剂。
本发明同时还要提供一种常温高效臭氧分解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无废水,废气排放,成本低,所得常温高效臭氧分解催化剂能彻底净化几千ppm的臭氧且能抵抗臭氧浓度剧烈波动、抗水蒸气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常温高效臭氧分解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将硝酸锰、硝酸铈、硝酸银按摩尔比为1∶0.3~0.5∶0.01~0.1的比例配制成溶液,以碳酸钾和/或碳酸氢钾为沉淀剂,以氯酸钾为氧化剂,沉淀而制成活性组分,然后加入N,N-二乙基乙胺,在反应釜中、温度180℃~220℃下进行晶化,晶化后,进行压滤,获得含水量在70wt%~80wt%之间的沉淀,然后添加粘结剂和造孔剂,搅拌均匀,进入到挤条机中挤出,成型为圆柱状颗粒,于80℃~100℃下烘干,然后装入马弗炉内,于450℃~550℃下焙烧而成,所述催化剂的表面积为140~145m2/g,孔体积为0.55~0.56cm3/g,孔径为15.4~16.2nm,真实密度为0.70~0.72g/mL,积密度为0.40~0.50g/mL。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配制成的溶液中,硝酸锰、硝酸铈、硝酸银的浓度分别为0.3~0.7mol/L、0.2~0.3mol/L以及0.03~0.06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安泽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5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电梯层门地坎用定位卡板
- 下一篇:盐酸头孢唑兰组合物注射用粉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