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磁性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74336.0 申请日: 2011-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3126990A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刘光;何杨;吴庆宇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127 分类号: A61K9/127;A61K47/32;A61K47/36;A61K47/22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曹毅
地址: 2150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靶向 磁性 脂质体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肿瘤综合治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靶向磁性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叶酸靶向磁性载药脂质体。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主要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对肿瘤组织靶向性差,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常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细胞。因此,研究开发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基因治疗被认为是目前癌症、遗传病等疾病治疗很有希望的立场治疗手段之一。基因治疗技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外援基因有效地导入目的细胞,并使其插入到特定的DNA位点。传统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要不存在毒性、免疫性等安全隐患,要不存在转染效率低等缺陷。

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中的药物载体满足了治疗上的许多要求,药物由脂质体携带后,能改变其体内的药动学行为,降低毒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由于磁性纳米粒具有其特殊的超顺磁特性,近年来,磁性纳米粒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机会。将磁性纳米粒和脂质体两者相结合的材料一磁性脂质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

但为使磁性脂质体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尚需要解决的问题(1)改善载体的表面性质,如电荷特性,以增强其主动靶向性,避免由于磁性药物经血管给药后被RES系统吞噬;(2)提高载体的携药率,减少在血循环中的降解以及在靶位点的药物释放率;(3)载体的安全性;(4)进一步研究、探索针对不同部位最佳的粒子大小、磁场强度;(5)降低载体的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步骤,以期大规模用于临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磁性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相对与现有的给药方式,改善了载体的表面特性,提高了载体的携药率及安全性,简化了制备步骤,降低了载体生产成本。

一种靶向磁性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纳米磁性流体的制备:将Fe2+和Fe3+按1∶1.75-1∶2的摩尔比混合,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常温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氨水,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得到黑色的Fe3O4沉淀,用透析袋透析一段时间,得到纳米磁性流体;

(b)脂质体薄膜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基因药物或者抗癌药物,及卵磷脂、胆固醇和阳离子聚合物溶解在乙醇中,在一定温度、一定转速的真空状态下进行旋转蒸发,直至在瓶壁形成一层脂质体薄膜;

(c)磁性脂质体悬浮液的制备:将制备好的纳米磁性流体加入到脂质体薄膜中,搅拌并超声一段时间,使脂质体薄膜完全溶解,得到磁性脂质体悬浮液;

(d)叶酸的活化:将等摩尔的叶酸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及过量的活化剂,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搅拌后过滤,除去沉淀,蒸发掉二氯甲烷,得到活化过的叶酸;

(e)把活化过的叶酸加入到磁性脂质体悬浮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即得叶酸靶向磁性药物脂质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表面活性剂为葡聚糖、聚乙二醇、柠檬酸或油酸;加入适量氨水后的加热搅拌,搅拌时间为1小时,得到黑色Fe3O4沉淀后用透析袋透析的时间为24小时。

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基因药物为p53、Rb、BRCA1、BRCA2、或WT基因,抗癌药物为紫杉醇、阿霉素、多西他赛或多柔比星;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或壳聚糖。

所述步骤(d)中的活化剂为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物或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脂质体作为一种内部包含水相的闭合囊泡状结构,具有双亲性质,使得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药物都可以被脂质体包封,被包封的药物均可以在体内呈现出药物本身不具备的特点:①靶向性,②药物在组织中分布的可控性,③与细胞的亲和性,④缓释性,⑤无毒性,⑥长效性,⑦给药途径多样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博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4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