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磷扩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6685.8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崔鹏超;李华;李文;钱应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22 | 分类号: | H01L2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 太阳能电池 选择性 发射极 扩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磷扩散方法。
背景技术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传统太阳电池在欧姆接触和表面复合的矛盾很难缓和,选择性发射极电池缓和了矛盾,在电极处重掺杂,非电极处浅掺杂。
目前行业内,选择性发射极的一种方法是制绒,重扩,印刷腐蚀性浆料或化学药瓶,清洗,刻蚀去磷硅玻璃,PECVD,丝网印刷。恒温扩散、推进,磷扩散浓度在结的深处的浓度梯度比较小,扩散腐蚀一部分结后,浓度梯度很小,不利于在发射区形成高内建电场,少子的收集量会少。恒温扩散、推进,磷吸杂有限,正常使用单面扩散只在单面吸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杂作用强,易于在发射区内形成高内建电场,浓度梯度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磷扩散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磷扩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片放入扩散炉中,采用双面扩散,温度升高到850-950摄氏度;
2)温度稳定后,通入氮气流量10-30slm,氧气0.5-3slm,携磷源氮气2-5slm,扩散时间10-20min;
3)降低温度,温度下降为750-850摄氏度,过程中与第(2)步流量一致,扩散时间10-20min;
4)停止通携磷源氮气,并停止通氧气,温度下降为600-700摄氏度,氮气流量10-30slm,推进时间10-20min。
本发明所得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磷扩散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采用双面扩散,重磷扩散和变温扩散吸杂作用相对要强,背面吸杂对于太阳电池的电流响应有很好的帮助。
2、降温吸杂,开始高温后逐渐降低,增加杂质原子在吸杂区域的分凝,增加吸杂作用。
3、温度从高到低,低温推进,可以使浓度梯度做大,便于在发射区形成高的内建电场,无氧推进进一步增加扩散的浓度梯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磷扩散方法是将待处理硅片,放入扩散炉中进行双面扩散,温度上升到900℃,待温度稳定好,通入氮气流量20slm,携磷源氮气流量4slm,氧气流量2slm,扩散时间10min。
温度下降,达到820℃,通气流量不变,继续扩散时间10min。
最后待程温度下降到700℃,停止通携磷源氮气,并停止通氧气,氮气流量20s lm,推进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