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链霉菌及其在生产棘霉素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624.1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新;宋福行;陈彩霞;王倩;郭徽;傅成章;代焕琴;刘雪婷;谢峰;杨娜;余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21/02;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链 霉菌 及其 生产 霉素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链霉菌及其在生产棘霉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棘霉素(Echinomycin)自1998年以来就一直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棘霉素是一个DNA双插入试剂,能够与肿瘤细胞的DNA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复制和转录。棘霉素还涉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除了抗肿瘤作用外,棘霉素对许多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等。
除了长期被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生素进行研究外,近年来,棘霉素的抗微生物活性和发色团的荧光性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其喹喔啉环发色团在插入双链DNA后能引起电信号发生变化的性质,可用来研制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鉴别单链和双链DNA。另外,棘霉素还有望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专一性的DNA荧光探针,用于与核酸分子成像有关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链霉菌及其在生产棘霉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LS462,已于2011年11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5453。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链霉菌LS462在生产棘霉素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种子培养基,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培养基:将20-30g可溶性淀粉、0.2-0.6gL-天冬酰胺、0.5-1.0g KNO3、0.2-0.6g K2HPO4·H2O、0.2-0.6gNaCl和0.2-1.0g MgSO4·7H2O用水定容至1L。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可为7.0-7.5。所述种子培养基具体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25g可溶性淀粉、0.4g L-天冬酰胺、0.8g KNO3、0.4g K2HPO4·H2O、0.4g NaCl和0.6g MgSO4·7H2O用水定容至1L。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发酵培养基,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培养基:将5-15g葡萄糖、10-30g稷粉、10-30g棉籽蛋白粉和10-30g 3-(N-吗啉基)丙磺酸用水定容至1L。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可为7.0-7.5。所述发酵培养基培养基具体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0g葡萄糖、20g稷粉、20g棉籽蛋白粉和20g 3-(N-吗啉基)丙磺酸用水定容至1L。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制备棘霉素的方法,是发酵所述链霉菌LS462,得到棘霉素。所述发酵的条件具体可为25-30℃、140-200rpm、6-15天。所述发酵的条件具体可为28℃、180rpm、10天。
所述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链霉菌LS462的种子液接种至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并收获发酵液。
所述方法中,可将5ml所述种子液接种至100ml所述发酵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具体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所述链霉菌LS462接种于所述种子培养基中,25-30℃(如28℃)、140-200rpm(如180rpm)培养2-6天(如96小时),得到种子液。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发酵液离心(离心参数具体可为:4℃、8000转/min、15min),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
(2)将步骤(1)获得的沉淀用丙酮浸提(可室温静置10小时),离心(离心参数具体可为:4℃、8000转/min、15min)并收集上清液;
(3)将步骤(1)的上清液和步骤(2)的上清液合并,即为棘霉素粗提液(菌株粗提液);
(4)将所述棘霉素粗提液上样于HP-20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体积百分比为40%和60%的丙酮水溶液洗脱(各一升),收集用60%丙酮水溶液洗脱得到的过柱后洗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