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4608.9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严浩;周淑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M3/00 | 分类号: | B27M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姚李英;杨楷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由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成的汽车内饰件以及用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造汽车内饰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轻木是一种木棉科乔木,其原产地在南美热带地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轻木,目前,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均种植有轻木。轻木最大的特性是密度小,干燥的轻木比重只有0.1-0.2。由于轻木既隔热又隔音,因此是制造隔热和隔音设备的良好材料。轻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救生设备、航模、帆船、家具建材等等。
中国专利申请CN1055511中公开了一种制造赛车用封闭车轮的方法。首先用轻木与玻璃纤维布经树脂粘合后制成毛坯,然后在特殊的装置中高压加热一段时间,最后热固化后取出并与其他部件连接固定制成封闭车轮。由这种方法形成的封闭车轮利用了轻木密度小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后具有强度大的优点。
中国专利申请201050030中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路面垫板,其包括芯材,芯材由轻木等构成。这种复合材料路面垫板也利用了轻木密度小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后强度大的优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轻木具有密度小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后强度大的特性,使得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轻木还具有容量小、不易变形、体积稳定性较好、材质均匀以及容易加工的特性。基于轻木的上述特性,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由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造的汽车内饰件及用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造汽车内饰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用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造汽车内饰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颗粒状的轻木物料;
步骤2:使得颗粒状的轻木物料与聚丙烯物料进行混合,形成熔融状混合物料;
步骤3:滚轧熔融状混合物料形成板材;
步骤4:切割板材形成坯料;以及
步骤5:坯料经热压形成汽车内饰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轻木物料为回收的轻木物料,其经制粒机粉碎后形成直径为0.2-5.0mm范围的颗粒状的轻木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颗粒状的轻木物料与聚丙烯物料以1:3的比例在120℃下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形成熔融状混合物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利用滚轧设备对温度为60-80℃的熔融状混合物料进行滚轧,随后对滚轧形成的板材进行冷却,以便最终形成厚度为5-10mm的板材。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滚轧设备配备的自动切断装置将5-10mm的板材切割成所需坯料。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利用热压成型设备以60-80℃的热压温度用800-1500kN的热压压力对坯料进行热压,以形成汽车内饰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汽车内饰件为衣帽板、顶棚、门板以及部分仪表板。
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由其制备的汽车内饰板具有重量小且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由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造的汽车内饰件,例如汽车的衣帽板、顶棚、门板、部分仪表板等。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其由包含轻木物料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上述另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其中汽车内饰件由颗粒状轻木物料和聚丙烯物料的混合物料制成,其中混合物料中颗粒状轻木物料的质量含量大约为25%,聚丙烯物料的质量含量大约为75%。
根据本发明上述另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其中颗粒状轻木物料由回收的轻木物料经粉碎后形成,颗粒状轻木物料的直径范围为0.2-5.0mm。
根据本发明上述另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内饰件,其中汽车内饰件为衣帽板、顶棚、门板以及部分仪表板。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内饰件由于采用了回收的轻木物料,降低了汽车内饰板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6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铆式体套配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动力通井机用双输入端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