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装配时的整机性能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4178.0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雷远波;张鹏飞;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装配 整机 性能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调试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装配时的整机性能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在装配和整机试车时需要进行性能参数的调整,而发动机整机性能参数的调整是通过调整其导向器的叶栅面积来实现的,主要调整的参数有发动机功率、油耗、T3温度等。现有的调整工艺是:发动机装配完成后进入整机试车,根据车台的试车参数,对照发动机标准要求,如果试车的相关参数符合标准,则进入油封包装;如不符合设计标准,则返回装配台分解,并结合试车参数进行相关零件(主要是一级导向器、二级导向器等)的调整,完成调整后,则复装再试车,直至合格。该种方法是通过试车之后依据试车参数再进行导向器叶栅面积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试车参数不合格后,需要重新返回分解再调整和在试车,成本很高,周期很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装配时的整机性能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调整方法需要反复装配和拆卸下来调试而导致程序复杂、成本很高、周期延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装配时的整机性能调整方法,步骤一,在发动机装配试车之前,依据同型号同批次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的调整规律和待装配的发动机相关零件的试验参数对待装配的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预调;将预调后的待装配的发动机进行装配试车,若试车的性能参数与待装配的发动机的标准不符,则根据待装配的发动机的试车数据和预调数据对待装配的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补调。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预调和步骤二中的补调均是调整待装配的发动机的导向器的叶栅面积。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之前,对上一年度或者上两年度的同型号同批次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的试车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同型号同批次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的导向器的叶栅面积与同型号同批次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之间的规律。
进一步地,将补调后的待装配的发动机装配后进行整机试车,记录并统计装配好的该发动机的整机试车数据规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调整方法是在装配前进行预调和补调,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整机性能参数调整的滞后性和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经过二年多的实践看来,本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发动机耗油率CS指标合格率,尤其是发动机一次装试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装配时的整机性能调整方法,在发动机装配之前将其性能参数调整到符合标准要求,包括预调和补调。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对本次待装配的发动机性能参数调整之前的上一年度或者上两年度的同型号同批次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的试车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的导向器叶栅面积与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之间的调整规律。该处已经装配试车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主要是指发动机功率、发动机油耗、发动机的T3温度,这些主要性能参数均与发动机的叶栅面积相关,因此,本方法中的预调和补调均是调整发动机的导向器的叶栅面积来调整发动机的相应性能参数。当发动机被装配后,其性能参数可能与标准要求不相符,因此,通过调整发动机的叶栅面积可以调整上述各性能参数。例如,某D型发动机最近二年的装配时的整机试车参数调整规律的平均值是:一级导向器:+0.30mm,自由涡轮导向器:0。某F型发动机最近二年的装配时的整机试车参数调整规律的平均值是:一级导向器:+0.30mm,自由涡轮导向器:+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掺杂气发生装置
- 下一篇:电路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