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436.3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潘光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s 晶体管 掺杂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通常简称为MOS晶体管),当工作在饱和区时其部分沟道被夹断,流过夹断区的载流子被大电场加快到很高的速度,形成所谓的热载流子;一些热载流子与晶格发生撞击后弹出沟道,其中一部分进入衬底形成衬底电流,另一部分进入栅氧化层;如果MOS晶体管继续工作,热载流子会引起其阈值电压逐渐偏移;这就是MOS晶体管的热载流子效应。
对于短沟道晶体管,尤其容易受热载流子的影响。对于特征尺寸小于或等于1.2微米的集成电路(包括CMOS、BiCMOS和BCD集成电路,这些集成电路由N型MOS晶体管(通常简称为NMOS晶体管)、P型MOS晶体管(通常简称为PMOS晶体管)和其它半导体元件组成),其最小沟道长度小于或等于1.2微米,容易受热载流子效应的影响,通常都采用轻掺杂漏区(通常简称为LDD)结构避免这一问题。
采用轻掺杂漏区结构的MOS晶体管,由于其靠近沟道的漏区掺杂浓度很低,即载流子浓度很低,产生的热载流子浓度也就很小,因此产生的热载流子效应也就很小。
对于特征尺寸在0.8~1.2微米范围的集成电路,一般只需要对其中的NMOS晶体管采用LDD结构(通常称呼NMOS晶体管的LDD结构为NLDD),而其中的PMOS晶体管不需要,这是因为NMOS晶体管的载流子为电子而PMOS晶体管的载流子为空穴,电子的迁移率大约是空穴的3倍,因此NMOS晶体管更容易产生热载流子效应。
在半导体晶圆制造工艺中,MOS晶体管的源、漏区和轻掺杂漏区都是在形成多晶硅栅之后加工制造的。
对于0.8~1.2微米集成电路,源、漏区及NLDD的传统制造方法如下(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形成多晶硅栅之后(如图2所示),进行NLDD光刻(如图3所示)。
经过涂胶、曝光和显影,场区(即场氧化层覆盖的区域)的光刻胶被保留,有源区(即没有场氧化层覆盖的区域)的光刻胶不被保留;
步骤102,磷离子注入:磷离子注入的能量为40~80千电子伏,剂量为2E13~3E13原子/平方厘米,注入角度为0度角或7度角;磷离子注入后的效果如图4所示。
由于光刻胶和多晶硅栅的掩蔽作用,即磷离子不能穿透光刻胶和多晶硅栅,因此只在没有光刻胶和多晶硅栅覆盖的区域被注入了磷离子,注入了磷离子的区域称之为N-区(负号表示注入剂量比较低);
注入角度说明:0度角注入表示离子注入角度垂直于晶圆表面,7度角注入表示离子注入角度与垂直于晶圆表面的方向(即晶圆的轴心方向)成7度夹角,依次类推。
步骤103,去除光刻胶:完成磷离子注入之后,光刻胶的作用也就完成,则进行去除光刻胶的操作(具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
步骤104,制作侧墙(如图6所示):经过介质层淀积、等离子体刻蚀等工艺步骤,在多晶硅栅的侧面形成由介质层构成的侧墙;侧墙的宽度为0.2~0.3微米;
步骤105,源漏光刻(光刻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NLDD光刻使用同一块掩模版,场区的光刻胶被保留,有源区的光刻胶不被保留;
步骤106,砷离子注入(如图8所示):砷离子注入的能量为50~100千电子伏,剂量为3E15~6E15原子/平方厘米,注入角度为0度角或7度角;
由于光刻胶、多晶硅栅和侧墙的掩蔽作用,即砷离子不能穿透光刻胶、多晶硅栅和侧墙,因此只在没有光刻胶、多晶硅栅和侧墙覆盖的区域被注入了砷离子,注入了砷离子的区域称之为N+区(正号表示注入剂量比较高);
步骤107,去除光刻胶(如图9所示):完成砷离子注入之后,光刻胶的作用也就完成,则进行去除光刻胶的操作;
步骤108,源漏退火:退火温度850~930摄氏度,退火时间30~90分钟,磷离子和砷离子经退火之后被激活并发生热扩散,磷离子从多晶硅栅边缘扩散至多晶硅栅的下方,形成的N-区即N型轻掺杂漏区(NLDD),砷离子从侧墙边缘扩散至侧墙的下方,形成的N+区即源、漏区(集体结构如图10所示)。
根据现有技术中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制造方法工艺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流程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形成多晶硅栅之后,在所述多晶硅栅的两侧制作侧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