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SiO2/SiC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2411.1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刘洪波;邵南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3/00 | 分类号: | C09K3/00;B01J19/24;B01F5/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8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o sub sic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炭素材料为基体的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代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由此产生的各种电磁波辐射,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电子产品向外泄露、发射电磁波,形成了电磁波公害、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电磁波吸收材料能使电磁波能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从而有效的降低、减少电磁污染。吸波材料在电视广播、微波暗室、电子设备器件、精密仪器等电磁屏蔽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在卫星通讯系统、雷达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中,配置电磁波吸收体能防止和抑制杂波干扰、辐射,并能够对波形整形;在微波集成放大器中应用可消除内部噪声干扰、改善幅频特性、提高放大器增益。吸波材料对于军事电子对抗、隐身武器等军事高科技术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提出了吸收率高、吸收频带宽、质量轻、厚度薄等方面的要求。
传统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钛酸钡等,通常存在吸收频带窄、密度大等缺点;新型吸波材料有:纳米材料、金属纤维、“手性”材料、导电聚合物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应用性差。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和先进的制备技术,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C/SiO2/SiC吸波复合材料及其方法。通过调节原材料的配比,可使制备的吸波复合材料在特定微波频段内如:X波段(8~12GHz)、Ku波段(12~18GHz),其反射损耗均低于-5dB,最大反射损耗为-12~-38dB,具有高介电损耗性能稳定、厚度相对较薄、以及面密度低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SiO2/SiC吸波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通过以下原料和方法制备得到:
(1)将硅烷试剂与基体炭按照质量比为硅烷试剂∶基体炭=0.1-0.5∶1的比例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表面吸附处理,然后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60℃~160℃固化处理,得到固化复合体;其中,所述硅烷试剂为正硅酸乙酯(TEOS)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所述基体炭为活性炭、沥青炭或树脂炭;
(2)将上述固化复合体进行机械破碎经过筛分后为200~300目粉体;
(3)将上述粉体在装入管式反应器中,然后将管式反应器放入回转管式炉中,在堕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炭化处理;所述炭化处理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过程为:以1℃/min~5℃/min的速率升到800-1000℃保温1-2h,然后以15℃/min~2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00~1400℃保温2-4h;
步骤(1)和(3)中,所述管式反应器内壁设置2~4条1mm~100mm宽的螺旋片,螺旋片与反应器的中轴线保持20°~60°倾斜角;且管式反应器内壁规则布置有2mm~5mm高度的锥形刀口。
上述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为1.2~3.0g/cm3,电阻率为1×10-2~1×103Ω·mΩ·m。
一种C/SiO2/SiC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将硅烷试剂与基体炭按照质量比为硅烷试剂∶基体炭=0.1-0.5∶1的比例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表面吸附处理,然后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60℃~160℃固化处理,得到固化复合体;
(2)将上述固化复合体进行机械破碎得到粉体;
(3)将上述粉体在装入管式反应器中,然后将管式反应器放入回转管式炉中,在堕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炭化处理;所述炭化处理采用程序升温,升温过程为:以1℃/min~5℃/min的速率升到800-1000℃保温1-3h,然后以15℃/min~2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200~1400℃保温2-4h;
步骤(1)和(3)中,所述管式反应器内壁设置2~4条1mm~100mm宽的螺旋片,螺旋片与反应器的中轴线保持20°~60°倾斜角;且管式反应器内壁规则布置有2mm~5mm高度的锥形刀口。如图6-8所示。
所述硅烷试剂优选为正硅酸乙酯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基体炭优选为活性炭、沥青炭和树脂炭。
所述粉体优选经过筛分后为200~300目的粉体。
所述管式反应器内部还可以放有若干1mm~10mm直径的钢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