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起重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2541.7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振;郝伟;李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08 | 分类号: | B66D1/08;B66D1/14;B66D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鹏;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起重机 | ||
1.一种节能型起重机,包括驱动吊具系统(11)起升和下降、并同轴设置的第一卷筒(21)和第二卷筒(22),该两个卷筒的内端部之间设有驱动二者同时转动的主减速机(2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筒(21)的外端部连接有由其驱动的蓄能增速机(31),该蓄能增速机(31)连接有由其驱动的液压油泵,随着转动所述液压油泵将蓄能油路(51)中的液压油储存入蓄能器(5)中;
所述蓄能器(5)还通过释能油路(52)连接有液压马达(41),所述液压马达(41)连接有由其单向驱动的释能减速机(42),所述释能减速机(42)与所述第一卷筒(21)的外端部连接,以便向该第一卷筒(21)和所述第二卷筒(22)提供驱动扭矩。
所述节能型起重机还包括控制部件,当所述蓄能器(5)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并当所述吊具系统(11)起升时,所述控制部件向所述蓄能器(5)发出释放高压油驱动液压马达(41)转动的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泵为双向柱塞泵(32),所述双向柱塞泵(32)以其两端连接于所述蓄能油路(51)中;
所述蓄能油路(51)中还设有与所述蓄能器(5)通过油路连通的单向阀组(53),以便所述双向柱塞泵(32)正转和反转时,所述蓄能油路(51)均可以通过该单向阀组(53)向蓄能器蓄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53)包括四边形油路,所述四边形油路的四个边油路上均设有单向阀(535);
所述四边形油路以其相对的第一接点(531)和第二接点(532)连接于所述蓄能油路(51)中,以其第三接点(533)与油箱(54)连通,以其与所述第三接点(533)相对的第四接点(534)与所述蓄能器(5)连通;
所述四边形油路中,所述第一接点(531)与所述第三接点(533)之间的边油路上的单向阀(535)的流向由第三接点(533)指向的第一接点(531);所述第二接点(532)与所述第三接点(533)之间的边油路上的单向阀(535)的流向由第三接点(533)指向的第二接点(532);所述第一接点(531)与所述第四接点(534)之间的边油路上的单向阀(535)的流向由第一接点(531)指向的第四接点(534);所述第二接点(532)与所述第四接点(534)之间的边油路上的单向阀(535)的流向由第二接点(532)指向的第四接点(53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柱塞泵(32)与所述第一接点(531)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一溢流阀(5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柱塞泵(32)与所述第二接点(532)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二溢流阀(56)。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增速机(32)与所述液压油泵之间进一步通过联轴器(33)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41)进一步通过单向联轴器(43)与所述释能减速机(42)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能油路(52)上设有由所述控制部件控制的电磁阀(57),以便当所述蓄能器(5)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并当所述吊具系统(11)起升时,所述控制部件向所述电磁阀(57)发出打开的指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油路(51)上设有检测蓄能器(5)中油压的压力检测部件(58),当所述蓄能器(5)中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压力检测部件(58)发出压力信号;
当所述吊具系统(11)起升时,所述节能型起重机的主控制器发出起升信号;
所述控制部件为乘法器(6),所述乘法器(6)同时收到所述压力信号和所述起升信号时,向所述电磁阀(57)发出打开的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能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部件(58)为压力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5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器形汝瓷瓶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可固化溶胶-凝胶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