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会议语音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0439.3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5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柯文锋;王镇;王文渊;王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6 | 分类号: | H04M3/56;H04L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龙洪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议 语音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方会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议语音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下一代呼叫中心(NGCC,Next Generation Call Center)又称为客户服务中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通讯集成技术、充分利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多项功能集成,并与企业连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由座席或公司的业务代表集中进行话务处理的专门的系统。NGCC能向用户提供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业务,主要用来处理用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投诉、建议和咨询等。
目前,呼叫中心可以实现多方会议的功能,特别是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非常实用。但是目前的呼叫中心的多方会议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专门的媒体服务器来实现的,媒体服务器通过进行点对多点的通话来实现多方会议,这就需要占用媒体服务器较多的处理资源,而媒体服务器的处理资源有限,因此多方会议的会议成员数是有限制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级超大会议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会议语音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媒体服务器的处理资源有限,因此多方会议的会议成员数是有限制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级超大会议的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会议语音控制方法,包括:当根据用户的呼叫确定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时,为该多方会议建立多方会议会话;将针对该多方会议的呼叫接入到建立的多方会议会话中;针对所述多方会议会话中的每个会议成员,分别执行:接收该会议成员发送的实时传送协议RTP语音数据;将接收到的RTP语音数据分别发送给该多方会议会话的其他各会议成员。
一种会议语音控制系统,包括:用户自动呼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呼叫确定是否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会议管理模块,用于在用户自动呼叫控制模块确定出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时,为该多方会议建立多方会议会话,并将针对该多方会议的呼叫接入到建立的多方会议会话中;会话初始协议虚拟终端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多方会议会话中的每个会议成员,分别接收该会议成员发送的实时传送协议RTP语音数据,并将接收到的RTP语音数据分别发送给该多方会议会话的其他各会议成员。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当根据用户的呼叫确定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时,为该多方会议建立多方会议会话,然后将针对该多方会议的呼叫接入到建立的多方会议会话中,针对所述多方会议会话中的每个会议成员,分别接收该会议成员发送的RTP语音数据,并将接收到的RTP语音数据分别发送给该多方会议会话的其他各会议成员。由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实现多方会议时,多方会议的各会议成员间的多方会议呼叫全部都是点对点的呼叫,因此不会使用媒体服务器的资源,从而解决了因媒体服务器的处理资源有限造成多方会议的会议成员数受限制的问题,因此能够满足企业级超大会议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议语音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多方会议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议语音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议语音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11,当根据用户的呼叫确定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时,为该多方会议建立多方会议会话;
其中,当接收到用户的多方会议呼叫时,若所述多方会议呼叫中携带有多方会议接入码,则根据该多方会议接入码确定要为用户实现多方会议。
步骤12,将针对该多方会议的呼叫接入到建立的多方会议会话中;
步骤13,针对所述多方会议会话中的每个会议成员,分别接收该会议成员发送的实时传送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语音数据;
步骤14,将接收到的RTP语音数据分别发送给该多方会议会话的其他各会议成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0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