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熔化体积膨胀率/熔融态密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7433.0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平;王军伟;路阳;成波;王克振;马榕彬;田禾青;彭国伟;赵静;陈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4 | 分类号: | G01N9/04;G01N25/1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熔化 体积 膨胀率 熔融 密度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热膨胀系数测量领域,尤其是材料发生固-液相变后,体积膨胀率、熔融态密度测定领域。
背景技术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重要热物性之一。热力学温度在0K以上的晶体中,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热振动。随着温度的升高,振动能量增加,振幅和频率增大。但是势能曲线关于原子间距初始平衡位置不对称,原子动能衰减量在向原子间距增大方向比向原子间距变小方向小,所以振动平衡位置间距增大,即原子间距增大,体积膨胀。另一个原因是温度越高,原子能量越高,产生的空穴数目越多,从而使材料发生膨胀。当温度达到熔点时,首先从势能较高的晶界开始熔化,材料状态发生改变,由具有固定形状的固态变为具有流动性的液态,材料体积发生突变。
研究材料熔化体积膨胀系数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铸造领域及铸造CAD/CAE方面,这一参数控制着铸件冷/热应力和各种铸造缺陷分布状态。在新能源领域,高温储热技术是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而被认为最有潜力的无机盐高温相变储热材料被封装在承压容器中,服役过程中,在高达上千摄氏度下往往经历上万次熔化-凝固循环,分析其熔化体积变化率对储热容器设计、安全运行等具有决定性意义。纯金属或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或许可以从资料中查到。但是,众多合金及不同成分种类、不同成分含量的混合无机盐的热膨胀系数难以查到,实验研究中,需要一种便捷的测量方法。
目前,对热膨胀系数的测量可以采用顶杆热膨胀仪,实质上测得的是材料线膨胀系数,方法是采用比样品长几倍的顶杆与试样接触,把试样的长度变化传递给加热炉外的与其接触的位移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干涉膨胀仪测量,它是一种光学非接触、绝对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但是,以上两种方法都仅限于固体材料,而且后者商业化产品最高测量温度700℃,装置和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目前难以测量固体材料加热熔化为液态时体积膨胀率。尽管有研究者(Jurgen Blumm、Jack B Henderson)通过改进顶杆热膨胀仪,设计了可以测量金属从固态熔化为液态的体积变化率的装置,但不仅装置结构复杂,而且要求样品容器相对液态金属密封、容器尺寸必须很精确等条件,这在几百甚至上千摄氏度条件难以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熔化体积膨胀率/熔融态密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材料熔化体积膨胀率/熔融态密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其装置中的样品室201是一个有底、开口的筒形容器,盛装待测样品101后放置在加热座301中间的加热腔内,加热腔是加热座301中心的一个竖直盲孔,加热座301上方盖有顶盖304,加热座301侧壁靠近底部有一个与加热腔连通的小径通孔;加热座301上靠近加热腔的圆周上均布有竖直盲孔,加热棒安装在盲孔中,盲孔上面有一个环形保护块303;环形保护块303上面盖有顶盖304,顶盖304中间并排有3个小径通孔,左侧通孔插入保护气体通入管501;中心通孔的孔径比探针401直径大;探针401是一根笔直细长杆,固定在夹持机构701的夹持端,夹持机构701固定在导杆702上,间隙配合,通过夹紧螺钉703夹紧;导杆702固定在上箍圈703和下箍圈704上,上箍圈704和下箍圈705套在加热座301外围,由上圆周紧固螺栓708和下圆周紧固螺栓709固定;在上箍圈704和下箍圈705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一个上径向调整螺钉706和下径向调整螺钉707,上径向调整螺钉706和下径向调整螺钉707端部与加热座301外壁抵触;右侧通孔插入测温热电偶601,测温热电偶601与PID智能温控仪602温度输入端连接,PID智能温控仪602控制输出端与继电器模块603线圈连接,220V交流电源分别通过温显开关K1、负载开关K0后与PID智能温控仪602和继电器模块603连接,从继电器模块603引出电源线经过主熔断器R1、次熔断器R2后与电加热棒302接线端连接。
材料熔化体积膨胀率/熔融态密度的测量方法,其步骤为:
(1)称重并盛装样品;
(2)矫正实验装置,接通保护气体;
(3)设定加热参数,开始加热;
(4)样品完全熔化后关闭保护气体,探量液面高度;
(5)重复如上所述步骤(1)~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7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