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甜菊优良F1制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0015.9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苏珍;原海燕;韩玉林;杨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陆长根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良 sub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糖料作物甜菊的优良种子繁殖和生产方法,属于植物人工繁殖和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和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地区。在原产地被称作巴拉圭甜菜,巴西人叫糖草。甜菊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而甜菊糖以其高甜度、低热量等显著优于蔗糖的特性逐渐成为了目前最有前途的一种天然保健型糖源。
我国是最早引种甜菊的国家之一,多年的栽培实践表明,甜菊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不同气候条件地区均可栽培。自有甜菊规模化生产以来,我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2010年我国的甜菊栽培面积40余万亩,而南、北方的甜菊栽培面积约比约各占50%。由于甜菊为耐寒性差的多年生植物,因此目前甜菊生产用种苗南方主要选择甜菊扦插而北方则选择种子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因为南方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可利用甜菊多年生特性,露地或稍加防寒设施露地保存甜菊优良品种扦插繁殖的活植物种源,一般可以在春、秋两季通过无性扦插的方式来繁殖生产性种苗,这种繁殖方式可以较好的保持品种相对稳定的优良种性,延迟品种退化;而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必须解决保温保存优良甜菊品种扦插繁殖的活植物种源导致生产成本极大提高的难题,因此一般不宜采用无性扦插繁殖方式,只能选用种子有性繁殖方式生产甜菊种苗。目前北方地区栽培用的种子,几乎是经过连续多年自产自繁的混交种子,并且这些混交种子的品 质逐年退化,其严重影响甜菊原料的品质。因此,北方地区的甜菊原料生产使用的种子必须为优质甜菊F1代种子,而本‘甜菊优良F1种技术方法’刚好解决北方地区甜菊干叶原料生产用优质F1代种子来源的关键制种技术问题。
甜菊优良F1制种方法简介如下:
选择具有优良品质、良好农艺性状、花期基本一致、亲和性良好的2个甜菊品种无性扦插繁殖系植株为生产优良F1代种子的亲本,通过父、母本交叉相间种植自然授粉结实的甜菊优良F1代种子制种方法。
发明内容:
甜菊优良F1代制种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具有不同目标性状品质优良、农艺性状良好、花期基本一致、亲和性良好的2个品种;两个甜菊品种分别通过扦插按每亩1万株生产的需要等量繁殖无性系植株种苗,作为生产优良F1代的母本种苗;每品种植株须以行为基本单位进行相邻间隔定植栽培,每相邻行甜菊品种单株间的异花,分别可通过虫媒自然完成授粉有性杂交过程(由于每个品种无性繁殖植株的个体间的遗传背景完全一致,其品种内自交的亲和性几乎为零);通过这种配组定植方式所生产的F1代种子后代普遍具有双亲具有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农艺性状,以确保使用该F1代种子生产的甜菊干叶原料具有良好的品质质量。
甜菊优良F1制种方法的具体要求如下:
1、制种基地选择:
虽然甜菊作为原料生产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地区均可以栽培,但由于甜菊为短日照植物,一般在高纬度地区栽培会出现延迟开花和在低纬度地区出现提早开花的现象,因此这两个地区均不适宜选择作为制种基地。在我国甜菊制种 基地选择的最佳区域主要为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长江中下游省区。
2、甜菊优良F1制种方法亲本的选择:
亲本品质性状要求亲本之一为高R-A甜菊糖苷含量(R-A苷/总苷在70%以上),之二为高甜菊总苷(总苷/干叶含量13%以上);两亲本产量均在200kg/亩以上;花期基本一致,要求品种间的始花期不超过10天;两亲本亲和性良好,自然状况下的杂交结实率不低于30%;扦插繁殖率高,制种亲本品种的年繁殖系数在50以上;两亲本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性。选用以上两个无性系配组杂交获得的优良F1代甜菊种子,所生产的干叶原料品质的R-A苷/总苷在55%以上,总苷/干叶含量13%以上。
3、整地作畦
选择非连作备用熟地旱田,整地前施以适量有机肥或N、P、K复合肥每亩50kg作为基肥。每年种植1季的地区整地在入冬之前10~11月完成,种植两季的地区整地在当年3~4月要求在品种植株定植前30天完成。将普通农田作畦为宽80cm和高10cm,畦间距4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烟碱量低焦油量的烤烟制备新方法
- 下一篇:功率型LED散热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