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溶解氧利用率的环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4007.3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孔德芳;唐敏;朱伟;张竹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溶解氧 利用率 环流 式好氧 颗粒 污泥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生物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提高溶解氧利用率的环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背景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膜。近年来,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污泥浓度高、沉降性好、耐冲击负荷强、同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等主要特点,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好氧污泥颗粒化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适当的水力剪切力和高浓度的溶解氧。反应器内曝气促使形成的水流对悬浮污泥产生水力剪切力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曝气系统的曝气头置于反应器底部,形成倒向梯形扩散的水流方向,溶解氧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反应器下部曝气死区,同时为了维持合适的水力剪切力需增大溶解氧浓度,提高了曝气需求量,从而限制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推广及工程化应用。因此,其改进和创新是必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溶解氧利用率的环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曝气不均匀和高浓度溶解氧,溶解氧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导流板,反应器本体的内腔中横向呈倾斜状装有多个导流板,将反应器内腔分隔成多个反应区,导流板两侧与反应器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两相邻的导流板上下端间构成宽窄不同的反应液通道,导流板上端低于反应液的工作高度,底端与反应器本体底壁间留有液体流通的间距,形成上下连通的反应区,最左端及最右端反应区底部各设置有管式曝气器,其余反应区每隔一区设置管式曝气器,反应器本体进水管置于反应器本体左端反应区上部,反应区的反应器本体侧壁上有排水口,排水口由均布的上排水口、中排水口、下排水口组成,上排水口低于反应液的工作高度,管式曝气器与伸出反应器本体的主曝气管相连通。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反应器溶解氧分布不均匀,维持合适的水力剪切力需要高溶解氧浓度的问题,保证了污泥颗粒化所需的水力剪切力,提高了反应器内溶解氧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剖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导流板,反应器本体9的内腔8中横向呈倾斜状装有多个导流板2,将反应器内腔分隔成多个反应区,导流板两侧与反应器本体侧壁密封连接,两相邻的导流板上下端间构成宽窄不同的反应液通道,导流板上端低于反应液的工作高度,底端与反应器本体底壁间留有液体流通的间距,形成上下连通的反应区,最左端及最右端反应区底部各设置有管式曝气器3,其余反应区每隔一区设置管式曝气器,反应器本体进水管1置于反应器本体左端反应区上部,反应区的反应器本体侧壁上有排水口,排水口由均布的上排水口5a、中排水口5b、下排水口5c组成,上排水口低于反应液的工作高度,管式曝气器与伸出反应器本体的主曝气管7相连通。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管式曝气器3装在置于反应器本体底部内面上的管式曝气器底座4上;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底部侧壁上有排泥管6;所述的上排水口5a、中排水口5b、下排水口5c均是由装在反应器本体侧壁上的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均置的多个排水口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是,采用序批式操作方式,依次经历进水、曝气、沉淀和排水四个阶段。首先,进水经进水管1从反应器最左端反应区顶部进入反应器至设定水位,液体在上下均连通的反应区8间流动;然后,气体从主曝气管7分别扩散至反应器内管式曝气器3,曝气激发反应区内液体传动,在导流板的导向作用下形成反应区之间的循环式水流;沉淀阶段,反应器内污泥沉降至下部,上部为出水上清液,可根据实际排水比对应开启反应器壁一组排水口5a(或5b或5c)排水,反应器悬浮污泥随排水口5a(或5b或5c)排出,设置排泥管6仅用于反应器维护。根据实际要求控制进水、曝气、沉淀和排水时间,实现自动化管理。
本发明与现有设备相比,经查阅文献和测试,得到其他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曝气需求量,与本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实际曝气量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己内酰胺加氢处理方法
- 下一篇:铬盐回转窑飞灰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