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ESD的复合n-GaN层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0664.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军;魏世祯;胡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4;H01L33/3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胡里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esd 复合 gan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氮化镓基蓝绿光发光二极管中外延材料的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环保和坚固耐用等优点,在显示屏,背景光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大功率LED已经被制作成固态照明灯具推向市场,为取代传统照明光源做了很好的尝试。GaN常常被采用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法生长,然而由于氮化镓(GaN)外延衬底的缺乏,蓝宝石,硅,碳化硅等常被用作GaN的外延生长衬底材料,这些材料与GaN的晶格失配大并且热膨胀系数差异也较大,因此在外延生长过程中,往往引入了大量的晶格缺陷,如常见的线性位错,V型位错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现这些位错往往会沿着晶格通过多量子阱区延伸到外延片的表面,形成穿透位错。实验证明大量的V型位错的存在和器件反向漏电流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器件的静电放电(ESD)忍受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用来减少外延片中位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在蓝宝石衬底上形成微结构如纳米空洞等,在不掺杂氮化镓(u-GaN)或者n型掺杂氮化镓(n-GaN)加入铝镓氮/氮化镓(AlGaN/GaN)超晶格结构来减少位错密度。在u-GaN中插入AlGaN/GaN结构能显著的减少外延层中的位错,然而在高亮度的LED器件中,常常需要较高的掺杂以提高载流子浓度,这就需要增加n-GaN的厚度,随着n-GaN厚度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晶格缺陷密度的增加,会对邻近的多量子阱(MQW)层造成影响。在n-GaN中插入AlGaN和未掺杂的GaN超晶格结构则会增加器件的正向电压(Vf)。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ESD的复合n-GaN层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n-GaN中插入了一层n型掺杂的铝镓氮(n-AlzGa1-zN),整个n型层形成n+-GaN/n-AlzGa1-zN/n+-GaN/n--GaN复合结构,重掺杂的n+-GaN能有效的降低Vf, n-AlzGa1-zN的插入能有有效的减少量子阱区的线性位错和V型位错,提高晶体质量,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抗静电能力,低掺杂的n--GaN作为电流分散层,能有效的提高器件的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ESD的复合n-GaN层结构的制备方法,该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结构从下向上依次为,衬底层,氮化镓低温缓冲层,未掺杂的高温氮化镓层,复合n型层,多量子阱结构MQW , p型铝镓氮电子阻挡层,p型氮化镓层,p型氮化镓接触层,复合的n型层中在重掺杂的n+-GaN层和重掺杂n+-GaN层中间插入一层n-AlzGa1-zN层;复合n型层的结构顺序从下往上依次为:重掺杂的n+-GaN层401,n-AlzGa1-zN插入层102,重掺杂n+-GaN层402,低掺杂n--GaN层403。复合n型层中的重掺杂层401掺杂浓度介于1015-1019cm-3之间,厚度介于0.4-1μm之间;重掺杂层掺杂浓度介于1017-1019 cm-3之间,厚度介于0.8-2μm之间,轻掺杂的n-GaN层的掺杂浓度介于1015-1017 cm-3之间,厚度介于0.1-0.5μm之间。复合n型层中n-AlzGa1-zN插入层中,0<z<1,厚度介于0.05-0.2μm之间,Si掺杂浓度介于1015-1017 cm-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0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