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应力钽氮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7938.0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作栅电极的低应力钽 氮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ULSIC)制造业已有40多年,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实现集成密度每1.5年 翻一番。SiO2介质作为关键功能材料长期服务于CMOS技术的栅极氧化层,并 为了维持器件缩小而逐渐减薄。然而近些年,太薄的SiO2介质层遇到了无法克 服的技术难题,业界采用SiON代替SiO2将传统技术沿用至45nm技术代,仍无 法避免漏电流增大的问题——传统的硅基介质材料已达到物理极限。为了维持 摩尔定律,在32nm及以下的技术代,业界普遍采用高介电常数介质(High-k) 材料,它拥有高的介电常数,同时具有类似SiO2的优越性能。新材料的引入总 会带来一定风险,High-k材料与传统栅电极材料(多晶硅)并不兼容,采用金 属代替多晶硅作为栅电极可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但考虑到与CMOS工艺兼容, 往往会在金属电极上覆盖一层低电阻材料,如多晶硅。高介电常数介质/金属栅 极技术有效支持CMOS技术向32nm及以下技术代前进。
栅极先进制造工艺中,高介电常数介质/金属栅极(High-k/Metal Gate)技术 主要分为两大技术方案,即Gate-first和Gate-last。Gate-first集成方案先沉积金 属电极再进行源/漏高温工艺,与传统CMOS集成方案一致,但高温工艺会引起 金属电极的有效功函数改变,增加控制阈值电压的难度;而Gate-last技术先完 成源/漏高温工艺再沉积金属电极,对nMOS管和pMOS管采用不同的金属电极, 达到对阈值电压的有效控制,但其引入了牺牲栅电极技术,工艺过于复杂,成 本太高。
CMOS技术一般将金属应用于后道互连,常用的金属有AL、Cu、Ti、钽、 W和Co,业界对这些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更加熟悉且放心。大量研究表明钛合金 (如TiN)和钽合金(如钽氮合金)是金属栅电极的不错选择,它们与现有工艺 兼容,通过改变沉积技术可以获得从导带到价带的有效功函数调节。相比之下, 钽合金比钛合金拥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适合于热预算较高的Gate-first集成方 案。
在先进CMOS技术的应变工程中,对pMOS管施加压应力并对nMOS管施 加张应力,将有效改善导电沟道的迁移率。大量研究通过覆盖高应力介质实现 应变工程,或采用SiGe材料增加沟道应变,也有采用双金属电极应变技术,即 对nMOS沉积张应力金属和对pMOS沉积压应力金属。但在Gate-first集成方案 中的单金属电极技术,不可能制备出既有压应力又有张应力的薄膜,为了降低 压应力对nMOS或张应力对pMOS的负面影响,需要考虑采用低应力金属来做 栅电极。
PVD技术的组分控制和杂质含量控制都很好,产能很高,是Gate-first金属 电极沉积技术的首选,但Gate-first技术根据集成方案的不同,需要对图形区域 进行栅电极沉积,这就对PVD技术的填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图形区 域底部的金属膜厚均匀性的控制,这直接决定晶圆上每个芯片电性能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作栅电极且厚度均匀的低应力 钽氮薄膜的制备方法,以获得小于600MPa的低膜应力,且适用于高介电常数介 质/金属栅极(High-k/Metal Gate)技术中Gate-first工艺集成方案的栅电极的低 应力钽氮薄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应力钽氮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将钽靶与待沉积晶圆分别放置于制备设备的阴极和阳极;
采用PVD沉积技术,通入氩气和氮气,在晶圆和钽靶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信 号,并在所述待沉积晶圆的背面附加第一交流电压信号,以在所述晶圆表面沉 积钽氮薄膜;
采用物理反刻蚀法,通入氩气,在所述晶圆上方施加交流离化源信号,并 在所述待沉积晶圆的背面附加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对所述钽氮薄膜进行刻蚀, 以形成厚度均匀的低应力钽氮薄膜。
进一步的,在沉积所述钽氮薄膜的步骤中,所述氩气的流量为10~40毫升/ 分钟,所述氮气的流量为100~200毫升/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7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