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6916.2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于海斌;蒋凌云;李继霞;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B01J3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式 苯基 羰基 氯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技术领域,是关于均相反应催化剂或催化剂前体的一种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的制备方法。
发明背景 铑均相有机络合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在催化加氢、烯烃氢甲酰化、羰基合成等催化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且许多已应用于工业生产。其中,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trans-RhCl(CO)(PPh3)2]常被用作烯烃氢甲酰化制醛的催化剂。Inorg.Syn.28(1990),79报道了以水合三氯化铑为原料制备trans-RhCl(CO)(PPh3)2的方法:将水合三氯化铑的醇溶液与三苯基膦醇溶液混合反应,随后加入甲醛即可以85%的收率得到trans-RhCl(CO)(PPh3)2。CN200910235355.8公开了由含铑反应废液制备trans-RhCl(CO)(PPh3)2的方法:将经硝酸-过氧化氢处理含铑反应废液后得到的含铑水溶液与盐酸、三苯基膦混合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反应可得到trans-RhCl(CO)(PPh3)2。由于该方法使用的是含铑反应废液作为铑原料,使得原料来源受限。
上述方法所用到的原料水合三氯化铑一般是由铑粉制备,铑粉经处理转化为水溶性铑盐,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制得水合氧化铑,水合氧化铑用盐酸溶解后得氯铑酸溶液,然后经蒸发浓缩得到水合三氯化铑固体。而将铑粉处理转化为水溶性的铑盐一般采用硫酸氢钠熔融法或中温氯化法,铑的浸出率在98%左右。用硫酸氢钠熔融法溶解铑时,将铑粉与8~12倍量的硫酸氢钠在坩埚中混匀后于500~550℃温度下熔融,保持2~3小时。熔块用水浸出,铑以硫酸铑的形式进入溶液。用后一方法溶解时,将铑粉与氯化钠混匀后装入石英舟,于管式炉中在750℃通氯气氯化,保温2~4小时。氯化所得熔块用稀盐酸浸取后即得六氯铑酸钠溶液。由以上工艺的描述可以看出,虽然铑粉经由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可高效地可转化为水溶性铑盐,但仍需碱中和制水合氧化铑,水合氧化铑洗涤除杂质离子、盐酸溶解、蒸发浓缩等步骤处理后才能制得水合三氯化铑,整个工艺过程较为复杂,且在碱中和制水合氧化铑的工艺中,溶液中的铑不能完全转化为铑凝胶,还 有部分存在于溶液之中,且每步工艺过程均会有一定量的铑损失,从而造成制备水合三氯化铑的单程收率较低,上述方法制得水合氯化铑的收率一般不超过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水合六氯铑酸钠制备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合六氯铑酸钠作为原料,避免使用制备繁琐的水合三氯化铑为原料。由铑粉制备六氯铑酸钠收率高,操作简单;而由铑粉制备水合三氯化铑收率低,操作繁琐复杂。使用本方法能够简化由铑粉制备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的操作步骤,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一种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三苯基膦乙醇溶液加入已置换成氮气氛围的水合六氯铑酸钠水溶液中,反应液加热到60-70℃,保持1-2小时,然后继续加热至78-80℃,保持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甲醛溶液,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饼依次用乙醇、去离子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其中水合六氯铑酸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8%,三苯基膦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30%,三苯基膦与水合六氯铑酸钠的摩尔比为:2-10,甲醛与水合六氯铑酸钠的摩尔比为:10-50。
按照分发明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苯基膦乙醇溶液加入已置换成氮气氛围的水合六氯铑酸钠水溶液中,反应液加热到65℃,保持1.5小时,然后继续加热至79℃,保持2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甲醛溶液,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饼依次用乙醇、去离子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反式-二(三苯基膦)羰基氯化铑;其中水合六氯铑酸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8%,三苯基膦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三苯基膦与水合六氯铑酸钠的摩尔比为:4-8,甲醛与水合六氯铑酸钠的摩尔比为:1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滑环高速绕线电机
- 下一篇:IGBT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