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阿戈美拉汀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25775.2 申请日: 2011-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2367228A 公开(公告)日: 2012-03-07
发明(设计)人: 王德才;刘竺云;彭宇然;刘华权;邱江凯;韦萍;欧阳平凯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C233/18 分类号: C07C233/18;C07C231/02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袁正英
地址: 21000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合成 阿戈美拉汀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阿戈美拉汀(N-[2-(7-甲氧基-1-萘基)乙基]乙酰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阿戈美拉汀或N-[2-(7甲氧基-1-萘基)乙基]乙酰胺具有有价值的药理学性质。 

实际上,其具有双重特性,其一方面是退黑激素能系统受体否认激动剂,另一方面,其又是5-HT2C受体的拮抗剂。这些性质使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并且更尤其是使其具有治疗重症抑郁、季节性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心血管病状、消化系统病状、由于时差导致的失眠和疲劳、食欲障碍和肥胖的活性。 

已经在欧洲专利EP0447285和EP1564202中对阿戈美拉汀、其制备以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 

鉴于这种化合物的药用价值,能用可容易地转移至工业规模并且能以良好的收率和极佳的纯度提供阿戈美拉汀的有效工业合成方法来制备这种化合物是很重要的。 

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EP0447285描述了由7-甲氧基-1-四氢萘酮开始经八步来制备阿戈美拉汀,其平均收率低于30%。第一步使用到刺激性较大的溴乙酸乙酯,不利于环保。第二步芳构化不完全,皂化后难得到较纯的产品。 

CN101643431中记载了以3-甲氧基苊醌为原料经开环,氨基化,再经LiAlH4/AlCl3还原乙酰化后获得阿戈美拉汀。起始原料不易得,且还原反应后处理较繁琐,存在一定危险性。 

CN101772484中记载了以7-甲氧基-1-萘甲酸为原料经BH3-THF还原为醇后再与氯化亚砜氯代后用KCN接上氰基后还原乙酰化制备。第二步所用氯化亚砜有刺激性,第三步用到的KCN有剧毒,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鉴于阿戈美拉汀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开发一条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的合成工艺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技术操作复杂、产率低、所用原料毒性和污染较大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便、高效、条件温和、低成本一锅法合成阿戈美拉汀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成阿戈美拉汀的方法,其反应式为: 

其具体步骤为: 

A1:往氢化釜中依次加入(7-甲氧基-1-萘基)乙腈(II),Pd/C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在有机溶剂中用氢气还原成(7-甲氧基-1-萘基)乙胺(III);经后处理后再加入醋酐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阿戈美拉汀(I);或者A2:直接往氢化釜中依次加入(7-甲氧基-1-萘基)乙腈(II),Pd/C催化剂,醋酐,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在有机溶剂和氢气氛围中一锅法制得阿戈美拉汀(I)。 

式(II)的化合物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用常规有机化学反应来获得。例如,式(II)的化合物可以如专利说明书EP1564204和EP1564205中所述的那样,通过使氰基乙酸与7-甲氧基-四氢萘酮缩合,然后对缩合进行氧化来获得。 

优选步骤A1和A2的反应温度是在30℃至120℃下进行的,并且更优选是在40℃至80℃下进行的。优选步骤A1和A2的反应压力是在20bar至120bar的氢气压下进行的(1bar=0.1Mpa),并且更优选地是用30bar至80bar的氢气压下进行。 

优选所用Pd/C催化剂的规格为5%~15%(载体碳上钯的负载质量分数);优选Pd/C催化剂的加入量为(7-甲氧基-1-萘基)乙腈重量的1%~20%,更优选Pd/C催化剂的加入量为(7-甲氧基-1-萘基)乙腈重量的为5%~15%。 

优选在A1和A2反应中所用有机溶剂为甲醇、四氢呋喃或醋酸,并且更优选为醋酸。 

优选用氢气将(7-甲氧基-1-萘基)乙腈(II)还原成(7-甲氧基-1-萘基)乙胺(III)反应的时间控制在3~70h,更有选为6~45h;加入的醋酐反应得到阿戈美拉汀的反 应时间控制在1~5h,更优选1~3h;优选步骤A2的反应时间控制在3~72h之间,更优选6~48h。 

优选在步骤A1和A2的反应中,所用醋酐与(7-甲氧基-1-萘基)乙腈的摩尔比为1~10∶1,并且更优选为1~4∶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5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