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4718.2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浪平;孟玉发;彭长福;廖忠文;谢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3/00 | 分类号: | B61C3/00;B60L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交流 列车 供电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供电技术,尤其是一种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交直电传动内燃机车(出口或者是在国内使用的)大多数没有列车供电功能,当列车发生故障时,由机车牵引有整个列车供,由于没有列车供电功能,列车故障后的用电需求便得不到保证。
现有极少数具有列车供电功能的机车都是采用辅助柴油机提供列车供电功能,这样就增加了一个柴油发电机组,从而增加了很多故障点,并且大大的增加了成本,且占用了机车上大量的宝贵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机车交流辅助发电机的基础上设计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控制方法,以提供一种能大大节省机车空间,有效降低故障点的机车交流列车供电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终端、微机、交流辅助发电机、柴油机、转速传感器与列车供电柜;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终端与微机之间有信号连接;微机与转速传感器有信号连接,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柴油机的转速,微机还与柴油机的油门控制端有信号连接,用于向柴油机输出油门控制信号;所述柴油机与交流辅助发电机具有传动连接,柴油机用于带动交流辅助发电机转子转动发电;微机与交流辅助发电机具有信号连接,用于向交流辅助发电机输出发电指令;微机与列车供电柜具有信号连接,用于向列车供电柜输出供电指令;交流辅助发电机的交流电输出端接至列车供电柜的交流电输入端,列车供电柜的交流电源输出端用于向列车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辅助逆变柜、温度传感器与冷却风扇电机;所述辅助逆变柜的交流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辅助发电机的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交流辅助发电机的高温出水口,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辅助逆变柜具有信号连接;交流辅助发电机向冷却风扇电机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牵引电机通风机,所述牵引电机通风机由交流辅助发电机直接供电。
机车交流列车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微机收到控制信号输入终端输出的供电控制信号;
步骤2:微机通过转速传感器获取柴油机的转速:当转速大于或等于1450r/min时,直接执行步骤3;当转速低于1450r/min时,微机向柴油机输出油门控制信号,将油门开度增加,以便于将柴油机的转速提升至1450r/min以上;之后执行步骤3;
步骤3:微机控制交流辅助发电机发电,向列车供电柜输出大于或等于380V,50Hz的三相交流电源;
步骤4:微机控制列车供电柜供电,向列车输出稳定的380V,50Hz的三相交流电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因为采用了机车交流辅助传动已有的交流辅助发电机,不需再单独增加动力设备,而且该系统是交流系统,因此本技术方案相对辅助柴油机发电机组而言,可靠性和免维护性都有很大的优势,成本也大大降低。
采用列车供电柜内的PLC进行控制,可靠性很高,且控制方便,不会出现误动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本发明的机车交流列车供电装置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终端,此控制信号输入终端可以是司机室操作台上的“列车供电”开关,交流辅助发电机、柴油机、微机、转速传感器、列车供电柜。
柴油机具有一个点火用蓄电池,柴油机与交流辅助发电机具有传动连接,柴油机点火,油门喷出柴油,柴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柴油机转动,柴油机再带动辅助交流发电机转动,交流辅助发电机转速随柴油机转速变化而变化,输出电压为160V~480V、频率为30.7~92.3HZ的三相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