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6277.1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彪;王文治;尹成国;杜美厚;王钟涛;张吉树;奥文祥;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沙漠 栽培 方法 | ||
1.一种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农田培育:在农田中培育梁外甘草苗条,至苗根长20~45cm,地径0.4~1.2cm;
2)沙漠移栽:将步骤1)培育的梁外甘草移栽到沙漠种植地,移栽深度为10~25cm,株距为30~80cm,行距为50~80cm;
3)在梁外甘草的沙漠种植地周边设置防护林带:梁外甘草沙漠种植地周边设置多个防护林带,所述防护林带为灌木混交防护林或乔木灌木混交防护林,距梁外甘草沙漠种植地1米以上,所述多个防护林带的带间距为6~30米,每个防护林带包含行间距为1~2米的至少两行防护林;
4)沙漠种植地培育:梁外甘草在沙漠种植地中自然生长,4~5年后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农田培育的条件为:大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一级标准,农田土壤符合GB15168—1995二级标准要求,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92二级标准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沙漠种植地是指裸沙地,其为pH值为8.5~11.5的碱性砂质壤土或风沙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苗根长为25~45cm,地径为0.6~1.2cm的梁外甘草移栽至沙漠种植地的地势平坦区:翻耕深度为20~30cm,移栽深度为10~25cm,株行距为30~40cm×50cm,种植后,将沙土填平镇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苗根长为20~25cm,地径为0.4~0.6cm的梁外甘草移栽至沙漠种植地的沙漠丘间低地以及沙丘迎风坡的下部:将梁外甘草头上尾下倾斜45°种植,移栽深度为20~25cm,株行距为50~80cm×50~8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林带的树种为沙柳、小美旱杨、旱柳、杨柴、花棒、大白柠条、沙枣、红柳或梭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沙漠天然植被盖度20%以上的地段设置乔木灌木混交防护林,防护林带间距为20~30m,每带至少两行,乔木株距为2~4m,灌木株距1~3m,行间距为1~2米;在风蚀严重的裸沙地设置灌木防护林,防护林带间距为4~8m,每带至少两行,株行距为1~2m×1~2m;流动沙丘聚集的地段,在丘间低地实施群团状配置防护林带或环绕丘间低地周边营建环形灌木防护林,株行距1~2m×1~2m,丘间低地中间点缀种植乔木,乔木株行距在4米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林带为多树种隔株混交或隔行混交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梁外甘草的采收方法为:分区隔带轮流采收和隔带隔株间隔采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外甘草的沙漠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梁外甘草采收后及时回填土,回填土按挖土时的土壤分层逐层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62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色豆谷早餐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农田土埂制造方法及其专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