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被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3741.1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双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双露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被 乳酸菌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包被乳酸菌微胶囊,由芯材和敷着在芯材外表面上的壁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为由乳酸菌与制丸辅料均匀混合并粘合成一体的微球形颗粒,颗粒中乳酸菌含量占颗粒总重的20-30%,其制丸辅料为蔗糖、麦芽糖糊精、微晶纤维素、玉米淀粉、葡萄糖或蛋白糖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壁材为海藻酸钠、CaCl2和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非水溶性植物油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混合物。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植物油为亚麻油、棉籽油、菜籽油、大豆色拉油、葵花子油或玉米油。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酸菌为经过“定耐氧驯化,在有氧操作过程中有较高存活率的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包被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制备乳酸菌浓液:
将健康动物肠道中分离到的乳酸菌,接入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再将得到的乳酸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用灭菌生理盐水将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菌泥稀释成含109~1011cfu/ml乳酸菌活菌的混合液,并加入沉淀物——菌泥总重3~10%的脱脂奶粉,得到乳酸菌浓液;
(2)造粒:
将装有制丸辅料的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的转动的制丸锅中,在制丸辅料呈沸腾的状态下喷涂步骤(1)制得的乳酸菌浓液,10-30min后,停止乳酸菌浓液的喷涂,继续沸腾转动制丸锅5-10分钟,得到直径1~2mm的球型颗粒,该球型颗粒中乳酸菌含量占球型颗粒总重的20~30%;
所使用的制丸辅料为蔗糖、麦芽糖糊精、微晶纤维素、玉米淀粉、葡萄糖或蛋白糖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使用的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的工艺条件为:压缩空气耗量为0.2~0.6m3/min,气密封调压为0.13~0.20Mpa,雾化压力为0.16~0.22Mpa,电流调压为0.2~0.6Mpa,喷料速度为5~15ml/min,喷料进口温度为25~95℃,出口温度为常温;
(3)包被:
将步骤(2)得到的球型颗粒放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内的包衣锅内,从包衣锅进口分别同时喷入浓度为1~5wt%壁材溶液和浓度为1~3wt%CaCl2:溶液,喷料进口温度为65~75℃,喷料速度为2~20ml/min,10-30分钟后,便在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内的出口得到经包被的直径为2~3mm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其出口温度为30~50℃;
所述壁材为海藻酸钠、CaCl2和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非水溶性植物油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混合物。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乳酸菌浓液的喷涂为1~3次。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植物油为亚麻油、棉籽油、菜籽油、大豆色拉油、葵花子油或玉米油。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被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酸菌为经过一定耐氧驯化,在有氧操作过程中有较高存活率的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双露,未经陈双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37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弹簧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弹簧机
- 下一篇:电柜用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