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10613.1 | 申请日: | 201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舟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雯琼 |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接头 内壁 金属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挤压接头零件的轴向槽类似于某些标准件中的内花间、内键槽。常规的加工方法都是用专用的拉床、推床,用定制的刀具进行拉削或推削。如图5所示,此零件的轴向槽有其特殊性,一是轴向槽不贯通的,中间无槽,而且内径小要干涉,所以拉床无法加工。另一个特殊性就是矩形槽后面的退刀槽很短,无法留出推刀的让刀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该工艺利用常规的螺纹加工和比较先进的数控车床C轴定位相结合的手段,不需要专门的定制昂贵拉刀或推刀,就可快速的完成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的加工,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其特点是,该工艺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 锯床将接头毛坯棒料下料;
步骤2 普通车床夹持接头的外圆,对接头内部钻通孔;
步骤3 使用螺纹刀分别加工出接头两端通孔内的螺旋槽;
步骤4 使用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并利用推刀分数次推削加工出接头两端通孔内的轴向沟槽。
所述的步骤3还包含:
步骤3.1 先将螺纹刀移到接头通孔的一侧,用传统加工螺纹的方法,逐渐提高螺纹刀在接头通孔内的深度,完成一侧螺旋槽的加工;
步骤3.2 将螺纹刀移到接头通孔的另一侧,用传统加工螺纹的方法,逐渐提高螺纹刀在接头通孔内的深度,完成另一侧螺旋槽的加工。
所述的步骤4还包含:
步骤4.1 使用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夹持接头的外圆,利用推刀从接头一侧螺旋槽端部推削加工到该侧螺旋槽的底部,加工出一条轴向沟槽;
;
步骤4.2 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的卡盘根据金属齿的宽度,旋转接头,分度定位好后,推刀推削加工出另一条轴向沟槽,经过多次的旋转、定位、推刀推削后,完成接头的一端所有轴向沟槽的加工;
步骤4.3 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夹持接头的外圆,推刀从接头另一侧螺旋槽端部推削加工到该侧螺旋槽的底部,加工出一条轴向沟槽;
步骤4.4 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的卡盘根据金属齿的宽度,旋转接头,分度定位好后,推刀推削加工出另一条轴向沟槽,经过多次的旋转、定位、推刀推削后,完成接头的另一端所有轴向沟槽的加工。
所述的步骤3采用螺纹刀的正刀面为不等边梯形。
本发明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本发明生产效率比较高,同系列接头的不同规格尺寸,不需要专门的定制昂贵拉刀或推刀,生产线对不同规格的产品更换方便迅速,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3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4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螺纹刀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采用螺纹刀正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采用推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发明一种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做进一步阐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挤压接头的内壁金属齿加工工艺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 锯床将接头毛坯棒料下料,注意接头毛坯棒料的长度及外圆留有余量。
步骤2 普通车床夹持接头1外圆,钻通孔,即加工出金属齿12的齿顶部分,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在通孔内留有余量。
步骤3 如图4、图5所示,用正刀面21为不等边梯形螺纹刀2分别加工出接头1两端通孔内的螺旋槽11;
步骤3.1 先将螺纹刀2移到接头1通孔的一侧,用传统加工螺纹的方法,逐渐提高螺纹刀2在接头1通孔内的深度,完成一侧螺旋槽11的加工;
步骤3.2 将螺纹刀2移到接头1通孔的另一侧,用传统加工螺纹的方法,逐渐提高螺纹刀2在接头1通孔内的深度,完成另一侧螺旋槽11的加工。
步骤4 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利用推刀分数次推削加工出接头1两端的轴向沟槽13。
步骤4.1 带有C轴定位的数控车床夹持接头1的外圆,如图6所示,推刀3从接头1一侧螺旋槽11端部推削加工到该侧螺旋槽11的底部,加工出一条轴向沟槽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舟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舟海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