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达牛γ干扰素的Flp-In-293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06715.6 申请日: 2011-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2321589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8
发明(设计)人: 焦新安;陈祥;徐正中;殷月兰;孙林;潘志明;黄金林;耿士忠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C12N5/10 分类号: C12N5/10;C12N15/85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表达 干扰素 flp in 293 细胞系 及其 建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达牛γ干扰素的Flp-In-293细胞系,其含有编码牛γ干扰素的基因。该细胞系分泌的牛γ干扰素具有极高的比活力和稳定性,可用作牛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诊断方法的研究。

背景技术

γ干扰素(IFN-γ)主要是由被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而活化的CD4+ Th1细胞、CD8+ T细胞及NK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以及免疫调节功能,如活化巨嗜细胞、提高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抗原提呈等,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外源性的IFN-γ既可以作为药物用于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的治疗,又可以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内源性IFN-γ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而抗原特异性的IFN-γ反应则可以作为机体针对某种特定外来抗原的细胞免疫状态的指标。

牛γ干扰素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封闭状态,必须在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因子的刺激下才能表达,利用传统的方法从牛血液中提取和纯化牛γ干扰素,过程繁琐且含量很低,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因此要获得高效价廉的牛γ干扰素,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制备和生产,使其在动物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牛γ干扰素蛋白不能进行翻译后的修饰等过程,因此其空间结构及生物活性与天然抗原有较大差别;多以包涵体或部分可溶的形式存在,使其纯化复性困难;还有内毒素难以去除等诸多缺陷,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在病毒感染后期,由于细胞裂解,胞内物质的释放会导致目的蛋白的纯化困难;释放的一些水解酶也会降解重组蛋白;加工修饰体系与哺乳动物细胞也存在一定差异。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牛γ干扰素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可以对γ-干扰素蛋白进行正确的折叠加工及糖基化、二硫键的修饰,因此比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为Ⅱ型干扰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及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

本研究利用Flp-In-293为稳定转染宿主细胞系,该细胞系含有一个位于转录活性基因座的FRT位点。带有单一FRT位点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5/FRT-preBoIFN-γ-FLAG与Flp重组酶表达载体pOG44共转染Flp-In-293细胞,在Flp重组酶介导下真核表达质粒与细胞系中的FRT位点发生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使BoIFN-γ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相同的活性转录染色质区,在SV40早期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ATG的控制下得以表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高效稳定表达牛γ干扰素的Flp-In-293细胞系。

本发明所述的细胞系,是以Flp-In-293为宿主细胞,在Flp-In-293细胞FRT位点通过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使BoIFN-γ基因整合到Flp-In-293细胞基因组中而获得。所以本发明所述的表达牛γ干扰素的Flp-In-293细胞系,是含有编码牛γ干扰素基因BoIFN-γ的Flp-In-293细胞系,命名为B1。

本发明所述的细胞系B1,还可以在所述编码牛γ干扰素的基因之前加入Kozak序列。

本发明所述的细胞系通过以下方法建立:

本发明根据Flp-InTM 系统,将牛γ干扰素的开放阅读框(ORF)基因克隆至真核稳定表达载体pcDNA5/FRT,与重组酶表达载体pOG44共转染Flp-In-293细胞,经Hygromycin B抗性筛选和亚克隆,获得可稳定表达重组牛γ干扰素的Flp-In-293细胞克隆B1。本发明中细胞系B1分泌表达的重组牛γ干扰素具有近似天然牛γ干扰素的空间结构与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重组质粒pCR2.1-preBoIFN-γ双酶切鉴定图

1.λ-EcoT14 DNA 标记;2.DL2000 DNA 标记;3.KpnⅠ、XbaⅠ双酶切鉴定pCR2.1-preBoIFN-γ。

图2. 重组质粒pcDNA3.1-preBoIFN-γ-FLAG双酶切鉴定图

1.λ-EcoT14 DNA 标记;2.DL2000 DNA 标记;3.KpnⅠ、XbaⅠ双酶切鉴定pcDNA3.1-preBoIFN-γ-FLA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