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04214.4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8/14;B32B38/16;H05K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彩 外壳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情况下,消费者对3C产品的造型及外观装饰效果越来越关注,而3C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向薄型化、轻量化及高刚性方向发展,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被重视起来。
一般碳纤维是以纤维含浸环氧树脂,使其稍具黏性后,然后以多层堆栈方式在模具中经过高温及高压予以成型出产品的形状。目前碳纤外壳产品外观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外观的审美需求。
针对上述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丰富图案的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用此方法制作的产品在具有碳纤维的高刚性特点的同时,更兼有变化多样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采用此方法制作的碳纤外壳不仅具有高刚性特点,而且表面具有丰富图案的多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外观的审美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浸热塑性树脂的碳纤维基材堆栈成层状结构;
(2)将上述碳纤维基材表面覆盖热塑性薄膜;
(3)在上述热塑性薄膜上覆盖带有印刷图案的转印薄膜,并将上述复合层材料放入热压模具中;
(4)热压模具加热至上述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薄膜的熔融温度,并合模成型产品;
(5)成型后,热压模具降温并开模将产品取出,然后将该转印薄膜剥离取下;
(6)根据彩色印刷膜层要求的固化条件对产品表面进行固化,固化完成后取出产品。
较佳地,上述步骤(1)中的热塑性树脂为PC或PMMA或PA或ABS或PC+ABS。
较佳地,上述步骤(1)中包括步骤碳纤维基材在成型过程中使用拉伸治具进行拉伸。
较佳地,上述步骤(2)中的热塑性薄膜的材质为PET或PC或PMMA或PA或ABS或PC+ABS。
较佳地,上述步骤(2)中的该碳纤维基材置于上下两层热塑性薄膜之间。
较佳地,上述步骤(3)中的带有印刷图案的转印薄膜在成型后,印刷图案留在产品上,外层薄膜可剥离取下。
较佳地,上述步骤(3)中的转印薄膜的厚度为0.001~2mm。
较佳地,上述步骤(4)中包括步骤热压模具采用单边抽真空或一边抽真空另一边辅以高压的方式,热压模具加热到热塑性材料的玻璃转换温度以上后开始抽真空,此时温度持续升高至热塑性材料的融熔温度。
较佳地,上述步骤(4)中热压模具加热的温度在80~100℃。
较佳地,上述步骤(5)中热压模具降温后温度低于50℃。
较佳地,上述步骤(6)中采用UV固化,UV固化参数为:UV能量为600~800MJ/cm2固化时间30~40秒。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多彩碳纤外壳制作方法,通过在含浸热塑性树脂的碳纤维基材表面覆盖热塑性薄膜,并在该热塑性薄膜上覆盖带有印刷图案的转印薄膜,然后以多层堆栈方式在热压模具中予以热压成型产品,成型后将该转印薄膜剥离取下,最后将印刷图案固化于碳纤外壳的表面上,使碳纤维外壳产品上具有丰富多彩的图案,克服了现有碳纤外壳产品外观单一的缺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外观审美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以本发明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制作产品时的热压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以本发明多彩碳纤外壳的制作方法制作完成的产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方法步骤及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步骤101:堆栈成层状结构的碳纤维基材300采用含浸PC+ABS树脂的碳纤维基材,此碳纤维基材视产品需要可为单层或多层,不同角度堆栈在一起成为层状结构,将其加工成12寸笔记本电脑外壳所需的形状;
步骤102:热塑性塑胶薄膜400采用PC薄膜,将该PC薄膜制作成12寸笔记本电脑外壳所需的形状,首先将一PC薄膜置于最下层,然后在该PC薄膜上放置上述碳纤维基材300,最后再在该碳纤维基材300上覆盖一PC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压机进气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