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油泵及供油泵的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3381.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真次郎;足立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71/00 | 分类号: | D05B71/00;F16N13/02;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泵 装置 | ||
1.一种供油泵,其具有:
柱塞,其与驱动源联动而进行进退移动;
泵主体,其具有缸体部,可进退移动地支撑所述柱塞;
流入侧止回阀,其使润滑油仅向流入所述缸体部的方向流动;以及
流出侧止回阀,其使润滑油仅向从所述缸体部流出的方向流动,
该供油泵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侧止回阀及流出侧止回阀均具有:阀部;以及润滑油的通过口,其配置在所述阀部的流动方向上游侧,可以由所述阀部闭塞,
所述流入侧止回阀和流出侧止回阀的其中一个的阀部,通过向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弹性弯曲而打开流路,
所述流入侧止回阀和流出侧止回阀的所述其中一个的阀部、以及所述流入侧止回阀和流出侧止回阀的另一个的通过口,形成在同一片平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侧止回阀的阀部和所述流出侧止回阀的通过口形成在所述同一片平板上,所述流入侧止回阀的通过口和所述流出侧止回阀的阀部形成在另外的同一片平板上,将这两片平板相对于所述泵主体重叠而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片平板的形状及构造相同地形成,重叠地设置在所述泵主体上,以使得一侧平板的阀部和另一侧平板的通过口相对,一侧平板的通过口和另一侧平板的阀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部在其底部开口,所述两片平板配置为可以闭塞所述开口的底部,
所述柱塞能够利用所述驱动源而移动至与形成所述流入侧止回阀的阀部和所述流出侧止回阀的通过口的平板接触的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复位弹簧,其向柱塞施加使所述柱塞向进退移动方向的一个方向的移动力,
将该复位弹簧配置在所述缸体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复位弹簧,其向柱塞施加使所述柱塞向进退移动方向的一个方向的移动力,
将该复位弹簧配置在所述缸体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片平板由弹性钢材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片平板由橡胶板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片平板之间插入第三平板,该第三平板分别在所述流入侧止回阀的阀部和通过口之间、以及所述流出侧止回阀的阀部和通过口之间,设置有调节润滑油的流量的节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孔具有与所述通过口的面积相比更小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为缝纫机的驱动轴,
该供油泵配置在将油盘、油箱和各机构部连接的润滑路径上,在缝纫机的框架内与所述缝纫机的驱动轴联动,从而利用所述柱塞对所述阀部进行开闭。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底座,其配置在所述泵主体的下方,固定在泵主体上,
所述两片平板夹持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泵主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具有O形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柱塞的外周,对所述缸体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O形密封圈在无外力负载的状态下的形状为长圆形,其与所述柱塞的剖面形状对应而向一个方向伸长,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扁平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O形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柱塞的外周,将所述缸体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柱塞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多个O形密封圈配置在所述柱塞的进退移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33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