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6594.1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强;叶乾堂;于振艳;陈蕴;刘浩;李建勋;康建党;黄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健康伟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06 | 分类号: | C07D498/06;A61K31/538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旋氟喹诺酮 c3 双唑甲硫醚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同时还涉及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氟喹诺酮(FQ)为上世纪80年代以氟哌酸(诺氟沙星)为代表发展而来的临床抗菌药。基于其作用靶点拓扑异构酶(TOPO)与哺乳动物TOPO具有相似的功能,据此把抗菌FQ转化为抗肿瘤FQ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虽然已设计合成了结构包括二环喹诺酮、三环喹诺酮、四环喹诺酮、手性喹诺酮、类黄酮类等抗肿瘤FQ化合物,但目前这些化合物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毒性与活性相平行、体内溶解度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在体内易被代谢失活等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王晓天等,中国药学杂志,2004,39,890)。因此,寻找新的结构修饰途径,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新研究发现,氟喹诺酮C-3羧基虽对抗菌活性是必须的,但对抗肿瘤活性并非必要,已有研究发现用苯并五元稠杂环(尤启冬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473827A)或其他一些稠杂环(胡国强等,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910065991.0)取代氟喹诺酮C-3羧基得到的化合物具有强的抗肿瘤活性。另外,唑类化合物虽有大量的合成报道,但作为左氧氟沙星C-3羧基的电子等排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的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化学结构式如通式I所示:
通式I,
其中,X选自O、S、-NH中的任一种;
Ar选自苯基、含取代基的苯基、杂环芳香烃基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Ar选自苯基、烷氧基苯基、烷基苯基、卤代苯基、硝基苯基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Ar选自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甲苯基、对氯苯基、对硝基苯基中的任一种。
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左氧氟沙星溶于过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0%的水合肼中,然后回流反应12~24小时,制得左氧氟沙星酰肼,左氧氟沙星酰肼的化学结构式如式B所示;
(2)以左氧氟沙星酰肼为原料制得通式II所示化合物;
(3)通式II所示化合物与通式III所示化合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制得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左旋氟喹诺酮C3双唑甲硫醚的化学结构式如通式I所示,其中通式II所示化合物与通式III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通式II所示化合物∶通式III所示化合物=1∶(1.2~1.3);
式B
通式II 通式III
通式I。
进一步地,步骤(2)中,当通式II所示化合物中的X为O时,通式II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式即为式C:
式C,
式C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左氧氟沙星酰肼溶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然后再向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滴加二硫化碳,之后常温反应3小时,然后加热回流使反应体系中的固体完全溶解,之后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向剩余物中加水,用活性炭回流脱色,过滤,滤液用盐酸调至中性,有固体析出,析出的固体用水洗涤,再经干燥得式C所示化合物,其中左氧氟沙星酰肼、氢氧化钾和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左氧氟沙星酰肼∶氢氧化钾∶二硫化碳=1∶1.5∶1.5。
步骤(2)中,当通式II所示化合物中的X为-NH时,通式II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式即为式D:
式D,
式D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左氧氟沙星酰肼溶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的稀盐酸中,之后向所述稀盐酸中加入硫氰化钾,然后回流反应12小时,过滤,所得滤饼再溶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然后回流反应6小时,之后用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用盐酸调至中性,析出固体,析出的固体用水洗涤,再经干燥,得式D所示化合物,其中左氧氟沙星酰肼与硫氰化钾的摩尔比为:左氧氟沙星酰肼∶硫氰化钾=1∶1.5。
步骤(2)中,当通式II所示化合物中的X为S时,通式II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E:
式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健康伟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健康伟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6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橡胶粉自动塑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两层式污泥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