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新能源客车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8996.7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幽彤;倪成群;位钜堂;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5/063 | 分类号: | B60K15/063;B60K1/04;B60K6/20;B60K11/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新能源 客车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新能源客车研发平台,该平台是一个能量存储模块、能量转换模块、驱动控制系统模块一体化设计布置的柔性平台,可根据车辆设计和燃料需求在平台不变基础上灵活快速互换,各部件可实现耦合快接式模块互换,从而实现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快速、低成本的切换。
背景技术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发动机使用燃料的不同分为:气电混合、油电混合等。现阶段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汽车基础上改装,存在动力系统的集成度不高,能量供给系统布置分散,柔性度差,安全性差等问题。而传统的汽车研发平台通用性较差,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通用新能源客车平台,提出能量存储、能量转换模块、驱动控制系统模块的一体化设计布置的柔性平台,可根据车辆设计和燃料需求在平台不变基础上灵活快速互换,各部件可实现耦合快接式模块互换。采用一体冷却与综合诊断系统,能量转换模块采用集成冷却。
所述能量存储模块包括:油、气、电三类,将气体以瓶装形式置于车顶,汽车顶部布置有燃气管路、四向自由度载气装置。载气装置中有气瓶卡槽,卡槽最多可放置8个80L气瓶,气瓶个数可以自由选择,气瓶卡槽布置在滑轨上,可实现气瓶组前后左右自由移动,这样可满足客车模块互换后的轴荷分配。在汽车底部布置高压电线、电池箱卡槽、油箱卡槽,电池箱卡槽有6个,可根据轴荷分配要求自由选择。汽车底部布有标注正负极的高压电线,电池的数量可以自由选配,配好的电池装箱后可直接按照正负极直接与高压线相连。
所述能量转换模块包括:发动机模块、电机模块、发电/充电模块、变速器、转换模块,发动机、转换模块、电机模块、变速器依次同轴串联。电机模块与控制器一体化设计,发动机模块与离合器一体化设计,电机模块机械输出与输入端设计成相同外花键,发动机模块输出端与变速器输入端设计成相同内花键。这样的复杂边界简单化的嵌入式连接实现了能量转换模块的高密度耦合。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池控制模块、变速箱控制模块、ABS防抱死控制模块、冷却系统控制模块、空调调节控制模块、附件驱动控制模块、整车控制模块。整车控制模块具有最高优先级,各个控制器分布式布置,一体化设计,各个控制模块都与看总线相连,整车控制模块可决定CAN总线上具体控制器的工作与否来匹配整车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驱动控制上的模块快速互换。
所述一体冷却系统采取发动机模块与电机模块集成冷却的方式,电机的冷却水可为发动机预热,实现发动机的热启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所述综合诊断系统即各个控制器通过CAN总线环形相连,整车控制器具有最高优先权,各个控制器的诊断信号可双向传给整车控制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全自由度载气装置正视图
图2全自由度载气装置侧视图
图3电池与高压线布置示意图
图4客车顶部布置示意图
图5客车底部布置示意图
图6能量转换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驱动控制模块逻辑示意图
图8集成冷却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通用新能源客车平台能量储存模块、能量转换模块、驱动控制模块可根据车辆设计和燃料要求在平台不变的基础上灵活互换,柔性度好。
能量存储模块中的气体以瓶装形式置于车顶,如图4所示:汽车顶部布置有燃气管路(9)、四向自由度载气装置(10)。载气装置的气体出口(14)与管路入口(13)可通过软管连接,空调系统(11)布置于载气装置后方。(15)为安全天窗。
四自由度载气装置(10)中设计有气瓶卡槽,气瓶卡槽最多可放置8个80L气瓶,气瓶个数可以自由选择,气瓶卡槽布置在双层滑轨上。所述四向自由度载气装置如图1、2所示:前后滑动如图1所示,左右滑动如图2所示,可实现气瓶组前后左右自由移动,这样可满足客车模块互换后的轴荷分配。图中(8)为气瓶,(7)为滑轨,(6)为气瓶保护罩。
如图5所示:油箱(15)置于底部右后方,卡槽式安装。图中(34)为冷却系统,(35)为蓄气瓶,(36)为空调压缩机,(37)为DC-DC,(38)为24V蓄电池,(39)为空气压缩机,(40)为转向油泵,(41)为转向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业经济学教学用可折叠板
- 下一篇:可增厚风琴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