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液态炉渣的输送阀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5812.1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姜学仕;姜宏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9/00 | 分类号: | B65G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周淑昌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液态 炉渣 输送 阀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炼钢炉渣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炉、转炉炉渣处理装置出渣口、入渣口使用的旋转密封阀,以及其他输入输出高温物料部位使用的旋转密封阀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ZL200720200935.X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料仓出料口的回转下料阀,其结构是:在阀体内有中间转轴,在中间转轴中有旋转格板,在阀体两端有端盖,在端盖与中间转轴之间有浸油盘根,密封压盖顶在浸油盘根的外端面上;在中间转轴两端有轴承;中间转轴的一端端头连接减速电机及传动机构。该实用新型下料均匀,定量准确,密封好。ZL200720090783.2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下料阀,包括阀体和由动力驱动可在阀体内旋转的、内部为空腔的转子,转子端面设有转轴,阀体上有一进料口和一出料口,阀体两端有端盖,转子内部空腔被一隔板分隔为两个腔室,每一腔室具有一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与阀体的进、出料口相对应,两个开口在转子的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进料口与出料口不连通。该阀体进料和出料同步进行,送料间歇时间短、效率高。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密封阀,都不能满足高炉及转炉炉渣处理装置炉渣入口处1350℃-1700℃高温液态炉渣的密闭输入要求,也不能满足炉渣处理装置出口处高温渣的压力密闭输出要求,同时由于现有的阀门结构中阀叶片数量少,采用柱面密封的密封效果差,不能满足现有炉渣处理装置对高温炉渣输入、输出的使用要求。目前还没有高温炉渣处理装置使用的旋转密封阀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高温炉渣处理装置对1400℃左右的高温液态炉渣输入、对200℃左右固态炉渣输出的使用要求,适合高温炉渣处理装置出渣口、进渣口输送物料使用的旋转密封阀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温液态炉渣的输送阀门装置,主要由壳体、叶轮、轴、支座组成,其特征是:壳体1端设有端盖,在壳体上设有带冷却壁的进渣口和出渣口,冷却壁安装在进、出渣口的外侧;在壳体和轴中间安装有轴承;叶轮分为轮毂和叶片,壳体内腔被叶片分割成多个空穴,叶轮旋转时,多个空穴中的1个空穴与进渣口相通,多个空穴中的另一个空穴与出渣口连通,进渣口与出渣口不直接连通,叶轮以旋转配合方式安装在壳体内,叶片与壳体形成旋转密封;其特征还在于:在叶轮及壳体上根据旋转特点开有多条可以实现阀旋转配合面润滑的纵、横润滑油孔道及吹扫孔道,润滑油采用高温润滑油脂,润滑油采用半闭路循环系统循环;进渣口和出渣口可以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两侧,即炉渣为侧进、侧出结构;进渣口和出渣口可以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上、下两面,即炉渣为上进、下出结构;进渣口和出渣口可以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上面和侧面,即炉渣为上进、侧出结构;叶轮是由6个以上叶片和轮毂组成,进、出渣口安装有水冷壁或水冷套;壳体、叶轮采用高温耐磨材料制造;按叶轮与壳体的密封面形式不同,可以设计成柱面密封结构、锥面密封结构和平面密封结构;按叶轮结构形式不同可设计成叶轮式结构、磨式结构和盘式结构;按密封面产生压力形式不同也可以设计成自重式或弹簧压力式结构。提供一种高温液态炉渣的输送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本发明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阀门装置,高温物料经进渣口进入、由叶片密封旋转输送至出渣口旋转输出;在叶轮及壳体上根据旋转特点开有的多条纵、横润滑油孔道及吹扫孔道是为了满足叶片有润滑,而进渣口、出渣口无润滑及叶片灰尘吹扫的工艺要求;润滑孔道包括壳体进料部位润滑油孔道和叶轮、叶片部位润滑油孔道,其中1#孔道是专门用于环形面润滑的环形油道,2#、3#孔道是分别用于进渣口、出渣口吹扫的吹扫孔道,4#、5#孔道是专门用于叶片部位润滑的油道,4#、5#孔道接通与断开是由5#孔道位置严格控制的,当4#、5#孔道接通时,叶片润滑油路接通,形成闭路循环系统,当叶片处于进渣口、出渣口部位时,油路自动断开,防止进渣口、出渣口泄油影响正常润滑,本装置润滑油压力可调,确保密封压力与供油压力平衡,减少旋转摩擦阻力,实现配合面的旋转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5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