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1785.0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盛;陈晓红;陈岑;李伟;姜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C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腾片 剂型 酸乳 发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和食品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乳酸菌的特性和功能的日益深入了解,乳酸菌的许多保健、长寿、美容等功效经大量试验得到证实,尤其是酸乳中的活菌体对人体的益生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富含益生乳酸菌的功能性酸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世界公认的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由于其发酵的酸乳具有降血压、缓解紧张、改善脑功能、能够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等特性也逐渐进入益生菌的行列。
根据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我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酸乳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载体,具有良好的口感和益生特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酸乳片剂作为酸乳的新型食用产品,不仅具有携带方便、便于储藏、营养美味等特点,并且更能长久保持酸乳中益生菌的活性,满足人们对新型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加之近年来乳品安全问题频发,发酵乳产品概念炒作导致消费者对市场信任度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制酸奶食用,家用酸奶机等设备也已逐步推广,但适于自制酸奶的发酵剂目前缺乏成熟的产品。
泡腾片是近年来流行的新型片剂,由于其含有泡腾崩解剂,与水接触后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泡腾片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制药、食品加工,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申请的中国专利“一种乳酸菌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0910021587)公开了一种利用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制备的乳酸菌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主要应用于畜牧兽医领域,并未在食品加工质量和安全上对组分、发酵工艺进行规定,不可被用于作为食品。另外,中国专利“乳酸菌素泡腾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96101073)公开了一种具有整肠助消化作用的乳酸菌泡腾片剂,该方法制成湿粒后通过烘干工艺制粒干燥,活菌数大大降低,并不适用于发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用于提供含丰富活性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酸乳发酵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发酵剂在家庭自制酸乳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制成:发酵乳干粉20~35份、柠檬酸25~30份、碳酸氢钠16~20份、麦芽糊精4~5份、聚乙二醇1~5份、阿斯巴甜1~3份、甘露醇12~18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按照如下重量份数制成:发酵乳干粉30份、柠檬酸27份、碳酸氢钠18份、麦芽糊精4.5份、聚乙二醇3份、阿斯巴甜2份、甘露醇15.5份。
其中,所述发酵乳干粉的发酵菌种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瑞士乳杆菌是益生菌,与传统发酵剂所用到的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相比,瑞士乳杆菌产酸快,有较强的蛋白酶水解能力,可高产分泌胞外多糖,具极高黏度。
对于制备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瑞士乳杆菌接种培养,发酵、冷冻干燥后制得发酵乳干粉;
(2)将碳酸氢钠和麦芽糊精混合,加入聚乙二醇后配制成溶液,冷冻干燥,使麦芽糊精包埋碳酸氢钠;
(3)加入发酵乳干粉、柠檬酸、阿巴斯甜、甘露醇,粉碎、压片后制得高黏酸乳泡腾片。
所述步骤(1)中瑞士乳杆菌于40℃活化后按5%接种量接种发酵,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4.5~5小时,发酵后后熟12小时,于-20℃下预冻12小时,再置于-56℃条件下冻干获得发酵酸干粉。
所述步骤(2)冷冻干燥在极限真空度1Pa,-50℃下进行,冻干至水分3%以下。
对于泡腾片剂型的高黏酸乳发酵剂在家庭自制酸乳上的应用,取一片泡腾片于100ml牛奶中泡腾,7~8min可彻底崩解,将其混匀后于40℃条件下发酵,凝乳时间为7~7.5h。将发酵完毕的酸乳置于4℃的冰箱后熟12~24h,得到酸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淀粉分离工艺
- 下一篇:一种荔枝防褐变剂和荔枝贮藏保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