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0497.3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裘浩明;尹斌;章剑敏;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N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调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润滑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 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 成车祸惨剧。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就会失去润滑性能。
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 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 可能造成变速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汽车润滑油在恶 劣工况下易失去润滑性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包括设有空腔的阀体和配合安装在空腔内的热动力元件,所述阀体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两个通孔: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和第一孔 的第一端分别与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孔和第一孔 的第二端分别为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所述空腔的一端通过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热动力元件固定 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热动力元件的外周侧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 部件的一端压紧抵接在所述热动力元件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压紧抵 接在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的开口端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孔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热动力 元件靠近所述连通孔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连通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具体为塔簧或圆柱形弹簧。
优选地,所述热动力元件包括一端开口的套筒和滑动安装在套筒内且 一端伸出套筒外的顶杆,所述顶杆露出套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套筒内 壁和顶杆之间设有热敏元件所述套筒外套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外径大于其本体外径;所述弹性部件的一 端与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和套筒的本体所形成的肩部压紧抵接,所述弹性部 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和连通孔形成的肩部压紧抵接。
优选地,所述顶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位于弹性元件内,所述弹性元件 的一端位于套筒本体内侧,所述热敏元件位于弹性元件和套筒本体内壁之 间,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开口端内侧并封住套筒开口端且处于 压缩状态,所述热动力元件还包括卡接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开口端的压盖, 所述压盖压紧所述弹性元件。
优选地,所述热敏元件为热敏蜡。
优选地,所述空腔一端的另一端开口,其开口端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 密封塞,所述热动力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塞上,固定安装的方式包括: 注塑、铆压、挤压。
优选地,所述空腔一端的另一端开口,其开口端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 密封塞,所述顶杆与所述密封塞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空腔一端的另一端开口,其开口端设有密封固定安装的 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注塑件,所述顶杆的一端嵌入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 塞内。
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的热动力元件的热敏元件根据调温 器内的油温膨胀或收缩,从而控制润滑油进入外部流体冷却装置的润滑油 的流量,将变速器内的润滑油的工作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不让润滑油 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使润滑油的润滑性更好,保护变速箱工作。
2)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中顶杆和密封塞做成一体结构或者 注塑件的技术方案,则避免了顶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者松动给 调温器的工作带来干扰。
3)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的热动力元件上只套设一个弹性部 件,且弹性部件完全位于空腔内。避免了弹性部件进入第二孔中且压缩量 较大时连通孔两侧的油路压力降会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的立体 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动力元件的 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车用变速箱调温器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0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无创血糖监测仪
- 下一篇:一种凹凸组合铁氧体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