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类多肽、其分离方法及抗氧化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8430.6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段金廒;钱大玮;唐于平;郭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36;C07K1/20;C07K1/18;C07K1/16;A61K38/08;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孙立冰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分离 方法 氧化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备涉及一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角类多肽、其分离方法及用途。本申请为200910233784.1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角类动物药材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效确切,作用特点突出。中国现已知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记载了犀角(Cornu Rhinoceri Asiatici)和羚羊角(Cornu Saigae Tataricae)的性味与功效,而后汉代《名医别录》中出现了关于水牛角(Cornu Bubali)性味与功效的记载。千百年来,犀(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角类药材一直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要药,主要用于治疗热证。然而,目前法律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及交易犀角及其制品,赛加羚羊作为濒危物种,其角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只有水牛角因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而被沿用至今。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研人员就开始对多种角类药材进行比较研究与评价,结果认为水牛角在氨基酸组成、宏微量元素组成、药理药效作用等方面与犀角相似且功效确切,因此目前中医普遍采用水牛角及水牛角浓缩粉代用犀(广)角用作医药工业和临床调剂,取得良好的效果,以缓解中医临床千年来对于犀(广)角使用的依赖性。
水牛角Cornu Bubali为牛科动物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双角,为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性味苦,寒,归心,肝经。水牛角主要含有角蛋白、多肽、氨基酸、胆固醇等物质,具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等功效,中医临床以直接煎汤或入方剂煎汤服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证。
虽然犀(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角类药材应用历史逾千年,但因药材来源部位、材质、组成成分等特殊性,其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关于其活性成分的报道几乎为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角类药材中分离纯化活性多肽并进行结构鉴定,深入开展研究角类药材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科研技术人员多年来努力寻求突破的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现代生化技术手段,对水牛角中具有抗氧化活性多肽成分进行跟踪,进行逐步的分离、纯化,并对此活性组分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
本发明公开了下列3种结构式的多肽:
Gln-Tyr-Asp-Gln-Gly-Val(I);
Tyr-Glu-Asp-Cys-Thr-Asp-Cys-Gly-Asn(II);
Ala-Ala-Asp-Asn-Ala-Asn-Glu-Leu-Phe-Pro-Pro-Asn(III)。
它们均分离自水牛角,也可人工合成。
从水牛角分离的方法包括:
a、取水牛角粉,用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冷冻干燥,得粗提物;
b、对粗提物进行凝胶柱层析分离,在254nm下检测流出样品,根据检测器的样品峰收集每个组分,测定抗氧化活性;
c、将最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进一步利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离子交换柱先用50mM磷酸盐缓冲液(PBS)pH6.5,以1ml/min流速预处理3h;上样后,离子交换柱用50mM PBS pH6.5,以1ml/min流速洗脱2h,然后以线性梯度为0-0.3M NaCl的PBS缓冲液50mM,pH6.5洗脱,洗脱曲线在254nm下检测;根据洗脱峰收集每个组分,冷冻干燥;
d、将c得到的冻干粉,纯水溶解成较高浓度,通过Waters 2545-2489-2676自动纯化HPLC系统进行脱盐,测定抗氧化活性,得到较好抗氧化活性组分D2和D3;
e、将组分D2和D3,再通过Waters 2545-2489-2676自动纯化HPLC系统进一步分离纯化;以线性梯度为2%-60%甲醇洗脱,其中含0.1%三氟乙酸,在230nm下检测;D2组分反相HPLC层析分离时,收集保留时间约为4.6min和7.3min的两个色谱峰,分别为多肽I和II;D3组分反相HPLC层析分离时,收集保留时间约为5.4min的色谱峰,为多肽III;收集得到的样品,减压浓缩除去甲醇后,冷冻干燥;分别得到多肽I,II和III的冻干粉。
上述分离纯化方法纯化的活性多肽I、II、III的分子量分别为708.090Da,1018.296Da和1271.379Da。结构式:
Gln-Tyr-Asp-Gln-Gly-Val(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