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弓形虫IgM与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78051.7 申请日: 2011-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2305861A 公开(公告)日: 2012-01-04
发明(设计)人: 林丽蓉;刘莉莉;张忠英;杨天赐;张长弓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G01N33/544;G01N33/531;G01N33/558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4 福建省厦***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弓形虫 igm igg 抗体 联合 检测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弓形虫抗体检测试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y)进行的弓形虫IgM与IgG抗体联合快速检测试剂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弓形虫可寄生在人及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人群及动物普遍易感。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被弓形虫感染([1]奚琳琳,李威.弓形虫致病机理,毒力及基因型研究进展[J].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2009,4(11):859-861.)。弓形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弓形虫感染的报道,我国正常人群平均感染率在4%~9%左右([2]刘敏,陈晓光.中国人群弓形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J].ACTA PARASITOLOGY ET MEDICA ENTOMOLOGICA SINICA,2010,17(3).),特殊人群如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先天缺陷婴幼儿、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率更高。所幸的是极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儿童被弓形虫感染后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且多能自愈并获永久免疫力。但先天感染的胎儿、儿童以及免疫缺陷者被感染后,则预后极为严重。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并发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约有20%~80%合并弓形虫感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造成人类先天畸形、缺陷、智力低下、死胎、早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弓形虫病的的诊断方法包括直接从脏器、血液、脑脊液等组织分离弓形虫进行病原学诊断,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费时费力,在实际应用中价值不大。临床上常规检测主要是应用各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特异IgG和IgM([3]周彬,张珏,王柯,等.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其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010):957-959.),血清学方法可以诊断先天性、急性和慢性弓形虫病,但由于大多数免疫缺陷的人或动物其抗弓形虫的IgG滴度不会上升或不会出现高的IgM滴度,所以不能有效地用血清学方法对患有免疫缺陷的人或动物诊断弓形虫病。另外,在抗原消失相当长时间后血清抗体滴度才会逐步下降,所以也不能应用于治疗效果评价。目前检测IgG抗体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而IgM抗体检测普遍灵敏度差等问题([4]韩靖云,刘倩,郭健.弓形虫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技术进展[J].LABORATORY MEDICINE,2009,24(5).)。因此,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急需建立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且价廉、快速、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更适合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方法。

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依赖于血清学试验,正常人体感染弓形虫多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侵入除红细胞外的各组织细胞内寄生,造成各种组织的广泛炎症,从而出现临床症状。人类感染弓形虫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感染早期IgM抗体增高,IgM在感染4个月后逐渐消失,在感染1个月后出现高浓度IgG抗体([5]KASPER D C,PRUSA A R,HAYDE M,et al.Evaluation of the vitros eciq immunodiagnostic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anti-toxoplasma immunoglobulin g and immunoglobulin m antibodies for confirmatory testing for acute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9,47(1):164.)。因此,弓形虫IgG抗体是弓形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