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6710.3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艳梅;唐兆宏;李军;马清河;赵从波;陈文杰;章淑艳;魏亚新;李宾;古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71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专用 复合 重茬 制备 方法 | ||
1.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细黄链霉菌抗生菌剂的制备
A1、液体种子的制备
将原始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制成液体种子,培养条件为转速180转/分钟、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24小时;接种时加入约5毫升无菌水在试管菌种中,用接种针刮起菌苔,制成菌悬液,每支斜面接种3-5个三角瓶;
上述液体培养基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玉米粉1.8%-2%,豆饼粉2%-2.5%,淀粉0.8%-1.2%,余量为水;
原始菌种选用菌株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cflav ) ,其保藏编号为CGMCC4.891;
A2、固体发酵
A2-1曲盘培养:将步骤A1中制备的液体种子接种到灭菌后的曲盘培养基进行培养,接种量为液体种子与灭菌后的曲盘培养基的质量比等于5%-8%,培养条件为温度28℃-30℃、湿度50%-70%、培养周期5-6天,待基质全部出现粉色孢子,香味浓郁时出料;
曲盘培养的培养基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豆饼粉4%-5%,石灰1.5%-2%,甘薯粉12%-15%,锯末15%-20%,细土33%-35%,余量为水;
A2-2后熟:出料时翻动并打碎料块,在40℃-45℃条件下,干燥至含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0%—15%,粉碎制成细黄链霉菌抗生菌剂;
B、微量元素添加剂的配制
按照NY1428-2007标准《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要求配制微量元素添加剂,其中硼、锌、钼、锰元素含量之和不低于微量元素添加剂总质量的10%;
C、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复配
按照细黄链霉菌抗生菌剂:微生物菌肥生物钾磷复合肥: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质量比=30-34:65-69.2:0.8-1的比例,将上述物料混配均匀制成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1中液体种子培养基的灭菌条件是温度为121℃,时间为25-35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2-1中曲盘培养基的灭菌条件是温度为121℃,时间为50-6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2-1的曲盘培养基中锯末细度为10目-20目,细土的颗粒度为50目-70目,其余固体物料的颗粒度为60目-8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2-1中曲盘培养出料前取样并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孢子含量,孢子含量不低于80亿个/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中硼元素选自硼砂或硼酸中的一种,锌元素选自硫酸锌或氯化锌中的一种,钼元素选自钼酸铵,锰元素选自硫酸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微量元素添加剂按照质量比为硼砂或硼酸:硫酸锌或氯化锌:钼酸铵:硫酸锰=45-55:25-35:15-25:10-20的比例配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微生物菌肥生物钾磷复合肥选用执行GB20287-2006标准,微生物有效菌含量2亿个/克以上的生物钾磷或磷钾微生物复合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草莓专用复合抗重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微生物菌肥生物钾磷复合肥选用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生产的“冀微”牌生物钾磷肥或复合菌剂、湖南豫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豫园”牌通用型菌种粉、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姆斯”牌生物磷钾肥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7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