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可控的桥墩盖梁加固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2163.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红;卢绍鸿;孙向东;孙颖;黄敦;梁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50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可控 桥墩 加固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旧桥墩盖梁的加固工艺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可调可控的桥墩盖梁加固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旧桥加固中,常遇到如下多种情况:
当桩土承载力不足时,常规的加固方法是桩端或桩侧注浆等。
当桩身存在缺陷或承载力不足时,常规的加固方法是新增桩基础承台或新增钢管桩等。
当承台承载力不足时,常规的加固方法是承台顶底面、侧面贴钢板或贴碳纤维布等。
当墩柱承载力不足时,常规的加固方法是墩柱贴钢板或增大墩柱截面等。
当盖梁承载力不足时,常规的加固方法是盖梁顶底面、侧面贴钢板或贴碳纤维布等。
然而当桩土承载力不足、桩身存在缺陷或承载力不足、承台承载力不足、墩柱承载力不足、盖梁承载力不足等五种或多种情况同时发生时,均需对以上结构加固,加固将异常繁琐,施工周期长;更加不利的是,以上加固均为被动加固,桥梁正常使用状态时,新增加的加固措施仅承担少量的活载,其应力水平小,全部结构恒载及大部分活载均由旧结构承担,其应力水平高,其加固效果难以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可控的桥墩盖梁加固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能够完成桥墩盖梁的主动加固,并且能够调整盖梁及基础新增结构承担全部荷载的比例及盖梁新旧组合结构承担全部荷载的比例,可调可控。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调可控的桥墩盖梁加固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需要加固的旧盖梁相适合的位置浇筑新增桩基、墩柱,预留出墩柱柱顶与盖梁底之间的千斤顶工作高度,在墩柱柱顶上预埋千斤顶工作垫板;
(2)搭支架,立模板,在旧盖梁的混凝土表面刻剪力槽、植筋、凿毛,架设新增盖梁普通钢筋;
(3)先在新增盖梁的普通钢筋上现浇第一次混凝土,形成部分的新增盖梁,新增盖梁在中间预留二次浇筑区域供新盖梁的第二次混凝土浇筑;
(4)在墩柱柱顶上安装支座,设置千斤顶,在支座下按设计力要求用千斤顶顶升新盖梁,达到设计顶升力后测量各千斤顶顶升后的高度,按设计调整结构内力,减少旧盖梁承担的负弯矩,将旧盖梁所承受的部分弯矩按设计要求转移至新增盖梁,降低旧盖梁悬臂根部压应力;
(5)墩柱柱顶按设计尺寸用型钢与支座下钢板及墩柱柱顶预埋钢板进行顶紧、焊接,各千斤顶顶升后到位后,在各个墩柱柱顶上将所设置的型钢与位于上部的支座下钢板、以及位于下部的墩柱柱顶预埋钢板进行焊接,焊接后形成整体的钢板结构,焊接时预留出千斤顶的撤出空间;
(6)千斤顶回油,撤出千斤顶,桥墩盖梁的力传递至型钢;
(7)绑扎墩柱柱顶钢筋,现浇千斤顶高度范围内墩柱补偿收缩混凝土;
(8)在新盖梁预留的二次浇筑区域内进行新增盖梁第二次混凝土浇筑,新增盖梁经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后包围旧盖梁,构成桥墩的整个盖梁;
(9)通过设计计算,调整确定盖梁新旧结构承担的上部荷载的比例,设计预应力钢束的数量及位置,预应力钢束贯穿设置在桥墩整个盖梁中;
(10)待新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90%设计强度,养护龄期达7天后,按设计要求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在原盖梁混凝土表面按设计刻剪力槽、植筋、凿毛;在中间预留一定区域供盖梁长度第二次浇筑;利用千斤顶两端同时顶升盖梁,通过控制千斤顶力及顶升高度,按照一定比例调整新旧盖梁分别承担荷载合理值,达到按设计调整结构内力,将部分弯矩转移至新增盖梁,降低原盖梁悬臂根部压应力的目的;通过顶升把旧结构基础部分内力转移至新增基础上;通过控制预应力钢束数量及位置,将旧墩柱盖梁所承受荷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新墩柱及盖梁新旧组合结构上,并可按设计计算,实现调整盖梁新旧组合结构承担全部荷载的比例。
本发明中,该工艺方法还包括步骤(11)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对桥墩盖梁外包薄膜进行加强湿养护。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刻剪力槽为按设计尺寸和位置在旧盖梁范围内、旧墩柱四周进行,刻剪力槽深度为5cm,刻槽时不应伤及旧盖梁钢筋;所述的植筋技术是采用专门配制的胶粘剂,将钢筋与旧结构锚固在一起,植筋前探明盖梁钢筋位置,并做上标记,若与盖梁钢筋冲突,可在原植筋位置旁稍做调整;植筋包括旧盖梁的底面植筋和侧面植筋,底面植筋按照梅花形斜列施工,侧面植筋按行分批从上到下施工;所述凿毛是为加强新旧结构结合面的粘结紧密性的技术,凿毛为对剪力槽范围外的旧盖梁进行凿毛,凿毛深度为6mm,使原盖梁结构坚实层外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2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