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洲菊组培穴盘苗的繁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8896.8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毕晓颖;郑洋;魏秀娟;程超;雷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张述学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洲 菊组培穴盘苗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组培穴盘苗的繁育方法,尤其涉及非洲菊组培穴盘苗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其花朵硕大,花枝挺拔、花色丰富,姿态各异,装饰性强,产量高,瓶插寿命长,在适宜条件下可周年生产,是世界花卉市场上最重要的切花之一,占世界切花销售量的第5位。非洲菊作为大宗鲜切花种类,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栽培面积仅次于玫瑰、百合和康乃馨,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质非洲菊种苗。
非洲菊品种杂合性高,采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易发生变异。一般采用分株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但是分株和扦插的繁殖系数低,很难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采用组织培养可以快速繁育种苗,并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目前非洲菊组织培养繁殖中,普遍存在外植体污染率高,不定芽的诱导分化率低,诱导周期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特别是用传统的苗床进行育苗,苗与苗之间易发生串根现象,起苗时根系极易受损伤,使之种植后缓苗时间长,成活率低。穴盘育苗与苗床培育的根系裸露的苗相比,提高了成苗率和更有效地利用了种植空间,具有生长期短,植株生长整齐,移植不易伤根,操作简单,节约劳动力,移植后缓苗期短,病害传播几率低等优点。经检索国内外未见报道非洲菊组培苗穴盘育苗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洲菊组培穴盘苗的繁育方法,提高非洲菊的繁殖速度和苗的整齐度,更好的保持了其母本优良性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非洲菊组培穴盘苗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1)无菌材料的获得
采取直径小于1cm、未露出小花的非洲菊幼小花蕾,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内将花蕾置于无菌瓶中,依次用70%酒精浸泡30s,0.1%升汞中加入其体积0.1%吐温-80浸泡8-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6遍后待用。
(2)不定芽的诱导分化
将步骤(1)得到的无菌材料用小镊子剥去花蕾上的所有苞片,再切掉花蕾表面小花及苞片基部,剩余花托部分,将花托切成4块,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上,将培养瓶置于温度25℃,光照强度1500-2500lx,光照时间14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培养,1-2周后外植体膨大,3-4周后出现黄绿色愈伤组织,4-6周后可分化出不定芽。
(3)不定芽的增殖
将步骤(2)得到的不定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培养室内温度25℃,光照强度1500-2500lx,光照时间14小时/天,4周继代培养一次,增殖系数为3-6。
(4)不定芽的生根
将步骤(3)得到的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培养,培养室内温度25℃,光照强度1500-2500lx,光照时间14小时/天,10天后生根率可达99%,生根数目平均3-4条/株,根长度为0.5-1.0cm。
(5)炼苗
将步骤(4)得到的生根苗在培养室内打开培养瓶的瓶口炼苗2-3天。
(6)穴盘移栽
炼苗结束后,将组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洗净根部存留的培养基,避免伤害组培苗的幼根,然后移栽到盛有基质的穴盘中,穴盘填充的移栽基质含水量为60%-70%,移栽后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7)穴盘苗管理
组培苗移栽后保持白天温度20~30℃,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湿度90%以上;10天后揭开塑料薄膜使小苗逐步适应湿度50%-70%的环境条件,移栽2周后开始施用肥料,在此条件下培养30-40天。
上述的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2.0-10.0mg/L 6-苄基腺嘌呤、0.1-0.5mg/L 吲哚乙酸、30g/L 蔗糖和3-4g/L 琼脂粉,调节pH为5.8-6.2。
上述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是在MS培养基中添加0.5-2.0mg/L 6-苄基腺嘌呤或0-10.0mg/L激动素、0.1-0.5 mg/L吲哚乙酸、30g/L 蔗糖和3-4g/L 琼脂粉,调节pH为5.8-6.2。
上述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1-0.5mg/L 吲哚乙酸或0.05-0.5mg/L 吲哚丁酸或0.01-0.02mg/L 萘乙酸、30g/L 蔗糖和3-4g/L 琼脂粉,调节pH为5.8-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