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隔音垫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560.1 | 申请日: | 201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全生;陈奇;贺一辉;曾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32;B32B37/06;B32B37/10;B32B38/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音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隔音垫的制造方法,是一种为降低汽车噪音而生产隔音垫的工艺,属于汽车部件隔音降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垫产品一般安装于汽车内部,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通过对每层纤维结构进行声学性能(通过隔音和吸音率)的调整,声学性能的调整非常复杂。现有纤维类隔音垫产品的生产工序流程,是先将硬层纤维毡(简称HL)送入烘箱加热烘温使其软化,再将软化后的硬层纤维毡送入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在成型后的硬层表面人工涂布粘结剂,同时,将软层纤维毡(简称SL)送入烘箱加热烘温使其软化,再将软化后的软层纤维毡送入模具内,与硬层进行软硬层贴合成型;接着,利用冲断装置或水刀设备进行切割外形尺寸及孔位,就可制成汽车隔音垫成品。该种工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烘温后原材料收缩严重;2、生产工序上复杂化,也大幅度的增加了生产成本;3、声学性能调整复杂的问题。因而,如何发明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生产工艺,便成为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简化生产工艺,提供一种汽车隔音垫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温蒸汽的强穿透力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调整PE透气吸音膜及不同软硬层的密度组合结构,可获得具有更好的声学性能的隔音垫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隔音垫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
(1)铺料:按由下至上软层纤维毡、透气吸音膜和硬层纤维毡的顺序堆叠铺料;
(2)压制成型:将铺好的材料置入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上模抽真空,在产品局部形成气囊,同时通入高温蒸汽对材料进行加热成型,得到半成品;成型条件:蒸汽压力:0.6-3Mpa;蒸汽温度:170-220℃;成型压力:5-10Mpa;成型时间:40-60s;抽真空压力:0.015-0.03Mpa;抽真空时间:10-20s;
(3)冷却定型:将压制成型的半成品品放入冷却治具,在常温下进行冷却定型,冷却时间:30-55s;
(4)切割:用冲断装置或水刀进行切割外形尺寸及孔位,得到产品汽车隔音垫;冲断装置:冲断压力:5-10Mpa,冲断时间:3-10s;水刀:切割压力:40000-50000psi,切割气压:0.6-0.8Mpa;
(5)检验:经检验无缺陷合格后,装箱入库。
所述透气吸音膜为PE透气吸音膜。
所述软层纤维毡成分为质量分数15%-20%的聚酯纤维,15%-25%的低熔点聚酯纤维和60%-65%的棉纤维及化学合成纤维的再生纤维;表面密度:500-2000g/m2。
所述硬层纤维毡成分为10%-20%的聚酯纤维,20%-35%的低熔点聚酯纤维和55%-60%的棉纤维及化学合成纤维的再生纤维;表面密度:500-2000g/m2。
所述产品汽车隔音垫成型时通过上模抽真空作用,在局部形成气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软硬层纤维毡之间的粘结利用高温蒸汽传热的方式,在模压成型时就进行粘结,而非在现场以人工涂布粘结剂,不但可节省人工提升产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确保制造现场的环境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本发明还采用PE透气吸音膜来调节隔音垫的空气流阻,同时与软硬层纤维毡的不同密度组合,可获得具有更好的声学性能的汽车隔音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铺设材料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所示,包括硬层纤维毡(简称HL)1,透气吸引膜2,软层纤维毡(简称SL)3和气囊4。
实施例1
(1)铺料:如图1所示,按由下至上软层纤维毡1、透气吸音膜2和硬层纤维毡3的顺序堆叠铺料。所述透气吸音膜为PE透气吸音膜。
所述软层纤维毡成分为质量分数20%的聚酯纤维,20%的低熔点聚酯纤维和60%的棉纤维及化学合成纤维的再生纤维;表面密度:500g/m2。
所述硬层纤维毡成分为10%的聚酯纤维,30%的低熔点聚酯纤维和60%的棉纤维及化学合成纤维的再生纤维;表面密度:50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称重功能的吊具
- 下一篇:一种热能去毛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