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顶篷一次成型天窗切割包边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7543.6 | 申请日: | 201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篷 一次 成型 天窗 切割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顶篷湿法一次成型天窗切割包边的生产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安装在汽车顶部,起到隔热、隔音与美化的作用的汽车顶篷的生产工艺,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顶篷一般安装于汽车顶部,起到隔热、隔音与美化的作用。在越来越追求高性能、环保型、节能型、轻量化、个性化的时代,汽车的内饰与汽车的外形一样,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汽车内饰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顶篷的高吸音、低克重、高强度、低成本等性能指标成为瓶颈,制约着顶篷的发展。现有顶篷的天窗切割包边通常是采用是两次切割(先切割基材,面料贴合后再切割面料进行包边或者重新开一副冲切模),该两种成型工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产品吸音性能达不到要求;2、工时、工序过多,浪费人力,增加设备,生产成本过高;3、面料与基材剥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汽车顶篷一次成型天窗切割包边的生产工艺,使顶篷总成的吸音性能达到了3级国际前沿水平,面料与基材的粘结牢度增加,不会出现虚贴,更耐久;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设备,减少原先所需人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有害物质产生,环保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汽车顶篷一次成型天窗切割包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滚胶:取PU泡棉为材料用滚胶机滚胶;滚筒电机频率:30±10Hz,滚胶机上下滚筒间距:5.0±0.5mm;上胶量:每单面17±2g/m2,两面上胶。
(2)喷洒软化水:向上述滚胶过的PU泡棉上用喷软化水机均匀喷洒软化水;电机频率:50±10Hz,喷洒的软化水量为20±5 g/m2;
所述软化水按固碳酸铵︰蒸馏水重量比为1︰12~18称量并充分溶解后配得。
(3)铺料:按照针织面料、玻璃纤维A、步骤(2)所得PU泡棉、玻璃纤维B、非通气层膜、无纺布的顺序依次铺料。
(4)压制成型:将上述各层材料压制成型后得到汽车顶篷半成品;压制成型温度:上模温度:120~130℃,下模温度:130~140℃;成型压力:7.0±0.5MPa,成型时间:45~50s。
(5)冷却定型:将压制成型后的汽车顶篷半成品进行真空吸附冷却定型,室温冷却,冷却时间:45~55 s,真空度-2~-5mbar。
(6)水刀切割:将冷却定型过的汽车顶篷半成品按照所需形状进行水刀切割;切割水压:40000~50000psi,切割气压:0.6~0.8MPa。
(7)天窗切割包边:将经水刀切割后的汽车顶篷半成品放在组立治具上进行定位,按所需形状进行天窗切割,用切割机切割除针织面料以外的各层材料,切割完后,对切割下的各层材料和未切割的面料进行剥离,使用剩下的面料进行包边,得到带天窗的汽车顶篷。
(8)检验:经检验带天窗的汽车顶篷表面平整,无损伤、破裂、皱折、基材凹凸、气泡、胶迹和色调不均后,装箱入库。
所述玻璃纤维A密度为80~120g/m2;所述玻璃纤维B密度为210~250 g/m2。
所述非通气层膜为聚酰胺和聚乙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带天窗的汽车顶篷,其吸音、剥离、轻量化、高强度等性能指标均达到了3级国际前沿水平,大大提升了汽车顶篷品质的稳定性。在滚胶工序中,采用加热PU泡棉双面滚胶的工艺,成型流水作业,工艺稳定;天窗切割时采用半自动组立治具一次切割,确保了产品的准确度,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所生产的产品带天窗的汽车顶篷剥离性能好,不会出现虚贴现象,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有害物质产生,属于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东风本田2EE顶篷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顶篷规格:L2860×W1365MM
(1)滚胶:取PU泡棉为材料用滚胶机滚胶;滚筒电机频率:30Hz,滚胶机上下滚筒间距:5.0mm;上胶量:每单面17g/m2,两面上胶;采用BASF 1975型号胶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散热器总成
- 下一篇:电路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