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沥青铺装坑槽修补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7248.0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潘友强;张志祥;曹荣吉;张辉;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C11/02;E01D22/00;C04B26/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铺装坑槽 修补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沥青铺装坑槽修补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沥青铺装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自国内2001年在南京长江二桥的成功应用后,相继在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苏通大桥等项目上得到推广。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30余座大桥采用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铺装面积超过50万m2。
然而随着环氧沥青铺装在我国使用时间的延长,加之国内高温重载、南方地区还存在多雨气候的使用条件,不少环氧沥青铺装出现了较严重的破损。由于环氧沥青是热固性材料,其修复难度大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目前国内对环氧沥青铺装病害的养护技术研究中,对裂缝的修补技术研究比较多,而在修补坑槽方面,主要是简单地采用一般的沥青类混合料、环氧树脂混合料等单一结构和材料来修补,导致铺装表面的防水性能、接缝的密水性能以及层间粘结性能难以达到国内的使用要求。修复后的使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坑槽修补一年后就出现二次破坏,部分坑槽修补后甚至在一个雨季后就出现二次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环氧沥青铺装坑槽修补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和层间粘结性能好的复合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沥青铺装坑槽修补用的复合结构材料,该复合结构材料包括防水粘结层、混凝土层和碎石封层;所述防水粘结层涂布于所述坑槽内壁表面,由环氧树脂和撒布在环氧树脂表面的碎石固化而成,其中环氧树脂的用量为1~1.2kg/m2,碎石用量为1~1.5kg/m2;所述混凝土层摊铺于所述坑槽内,由环氧树脂和集料混合固化而成,其中环氧树脂与集料的重量比为7~8:100;所述碎石封层涂布于混凝土层表面,由环氧树脂和撒布在环氧树脂表面的碎石固化而成,其中环氧树脂用量为1~1.5kg/m2,碎石用量为1~1.5kg/m2;所述碎石封层上表层为固化在环氧树脂中的碎石裸露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修补的所述坑槽清理干净;
(2)取防水粘结层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和、搅拌均匀;
(3)将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均匀地涂布在坑槽内壁表面,用量为1~1.2kg/m2,形成胶料表面;
(4)在步骤(3)形成的胶料表面撒布防水粘结层用碎石,所述碎石用量为1~1.5kg/m2;
(5)取混凝土层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和、搅拌均匀;
(6)将步骤(5)中混合均匀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与集料混合,并搅拌均匀,其中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总重量与集料的重量比为7~8:100;
(7)将步骤(6)中混合均匀的混凝土层混合料摊铺在待修补的坑槽内;
(8)将步骤(7)中的混凝土层碾压密实并整平。
(9)取碎石封层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和、搅拌均匀,形成环氧树脂胶料;
(10)将步骤(9)中混合均匀环氧树脂胶料涂布于混凝土层表面,形成封层,环氧树脂的用量为1~1.5kg/m2;
(11)在步骤(10)中形成的封层表面撒布一层碎石,使之与环氧树脂胶料一起固化,最终形成碎石封层;所述碎石的撒布量为1~1.5kg/m2;所述碎石封层总厚度为1~2mm;所述碎石封层上表层为固化在环氧树脂中的碎石裸露部分。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述防水粘结层中,碎石均匀撒布在环氧树脂表面,其中碎石部分镶嵌在环氧树脂中,部分裸露在环氧树脂表面。碎石采用单粒径玄武岩,碎石中粒径大于4.75mm的碎石占碎石总重量的5%以下,粒径小于2.36mm的碎石占碎石总重量的5%以下,粒径小于0.075mm的碎石占碎石总重量的1%以下,碎石尽量水洗并烘干,并且含水率小于1%,优选粒径为2.36~4.75mm;环氧树脂优选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剂优选胺类固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连续压机上用的移动钢带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