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活性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1155.7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得平;李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永昌飞天淀粉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12P19/12;C07H3/04;C07H1/06;C08B3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750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活性 麦芽 糖浆 糊精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麦芽低聚糖是一种混合糖,主要由麦芽糖、麦芽三糖至麦芽八糖组成,不含糊精,是一种新型营养甜味剂。具有抑制人们肠道有害菌生长繁殖作用并且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功能性食品的一种基料。国内外生产麦芽低聚糖主要采用双酶法生产即以淀粉为原料采用淀粉酶水解,然后利用低聚糖酶或普鲁兰酶等酶制剂进行糖化后精制而得,因此需使用大量酶制剂。国内生产的麦芽糊精大多采用直接水解法,该法水解控制难度大,后处理过滤困难,收率低,能耗大,而且碘试不好,容易析出直链淀粉产生白色沉淀物,为此国内生产的低麦芽糊精在产品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原生产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存在的弊端,提供了取消助滤剂,能耗低、减少活性炭和酸碱及离交树脂的使用量,增加营养,避免了环境污染使用的一种生物活性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将淀粉乳调浆17-18ē,pH值5.5-5.9,一次加酶0.2-0.22kg/TDS,一次喷射,控制温度107-108℃,闪蒸降温至88-91℃;再进行二次加酶0.25-0.3kg/TDS,加氨基酸氮150-200mg/L,然后二次喷射,控制温度137-138℃,闪蒸降温至88-91℃;然后直接进入膜分离设备过滤,进行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脱色,最后进入五效降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制备成成品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膜分离设备过滤,去除糖液里固形物和凝固的蛋白质,取消了助滤剂的使用,在脱色和离子交换时,可减少活性炭和酸碱的使用量,减少了离交树脂的再生次数,添加氨基酸氮,增加了营养,无碘试反应,放置无白色沉淀析出,且能耗低、环保,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将淀粉乳调浆,二次加酶,二次喷射,控制温度闪蒸降温至88-91℃,再加氨基酸氮150-200mg/L,然后直接进入膜分离设备过滤,再进行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脱色,最后进入五效降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制备成成品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
实施例2: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将淀粉乳调浆,二次加酶,二次喷射,控制温度闪蒸降温至90℃,再加氨基酸氮170mg/L,然后直接进入膜分离设备过滤,再进行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脱色,最后进入五效降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制备成成品麦芽糖浆或麦芽糊精。
实施例3: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将淀粉乳调浆17-18ē,pH值5.5-5.9,一次加酶0.2-0.22kg/TDS,一次喷射,控制温度107-108℃,闪蒸降温至88-91℃。
实施例4: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将淀粉乳调浆17-18ē,pH值5.7,一次加酶0.21kg/TDS,一次喷射,控制温度107-108℃,闪蒸降温至89℃。
实施例5: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在闪蒸降温后,再进行二次加酶0.25-0.3kg/TDS,加氨基酸氮150-200mg/L,然后二次喷射,控制温度137-138℃,闪蒸降温至88-91℃。
实施例6:所述的生产方法为:在闪蒸降温后,再进行二次加酶0.27kg/TDS,加氨基酸氮175mg/L,然后二次喷射,控制温度137-138℃,闪蒸降温至90℃。
实施例7:所述的生产方法为:二次闪蒸降温后直接进入膜分离设备进行过滤液或者化液糖化后进入膜分离设备,去除固形物和凝固的蛋白质,然后在进行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脱色,离交后的纯净液体再进入五效降膜蒸发器,利用两次液化闪蒸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浓缩,制备成成品麦芽糖浆或经喷雾干燥制备成麦芽糊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永昌飞天淀粉糖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永昌飞天淀粉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