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能容液力变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8147.7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雷福斗;贾俊礼;马英华;张庆武;陈吉祥;李国强;赵卫国;赵如愿;郭勇;朱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72073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能容液力变矩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能容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具有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稳定的低速性能、减振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优良特性,是其它传动元件无可替代的。历经百年的发展,液力变矩器的应用不断扩大,从汽车、工程机械、军用车辆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机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例如装载机)一般都采用全程调整的发动机,匹配单一能容大小的液力变矩器,并采用定量工作油泵给工作装置供油,工作油泵的工作压力随工作负荷的不同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直接影响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特性,从而就影响了发动机在共同工作时的工作状态。图1是单能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力矩特性图,图中曲线①表示发动机力矩外特性,曲线②表示扣除全部发动机附件损失后的净输出力矩特性,曲线③表示车辆作业时发动机的净输出力矩特性,曲线Mbg表示泵轮力矩特性。由匹配特性可看出,当工作装置消耗较小时,发动机以N2左右的转速工作,发动机输出功率较高,当工作装置消耗较大时,发动机工作以N1左右的转速工作,则发动机输出功率较低,甚至导致熄火现象。
由此可看出,单能容液力变矩器虽然可以满足工程机械日常工作需求,但是由于液力变矩器能容单一,影响了发动机在共同工作时的工作状态,使得发动机功率不能有效的发挥,降低了工程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的作业效率,并导致耗油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能容液力变矩器,用于解决实际应用中发动机与单一能容液力变矩器匹配性不佳的问题。
一种双能容液力变矩器,包括:
罩轮,罩轮经输入轴连接发动机;
第一泵轮(204),第一泵轮(204)固定于罩轮上;
第二泵轮(203),第二泵轮(203)与罩轮之间设有离合器(205),第二泵轮(203)通过离合器(205)安装于罩轮上;
当离合器(205)闭合时,第二泵轮(203)与罩轮刚性连接;
当离合器(205)分离时,第二泵轮(203)与罩轮分离;
该双能容液力变矩器还包括:
工作装置(210);
第一供油泵(211),第一供油泵(211)通过油路(214)连接工作装置(210),并向工作装置(210)供油;
控制阀(212),控制阀(212)的控制口连接油路(214),控制阀(212)的启闭由油路(214)的压力所控制;
第二供油泵(208),第二供油泵(208)连接控制阀(212)的进口;
油缸(206),油缸(206)的进油口连接控制阀(212)的出口,油缸(206)通过活塞连接离合器(205),用于控制离合器的离合。
优选的,控制阀(212)是压力控制阀。
优选的,压力控制阀是液控阀。
当油路(214)的压力低于控制阀(212)的启闭压力时,控制阀(212)开启;
当油路(214)的压力高于控制阀(212)的启闭压力时,控制阀(212)关闭。
当控制阀(212)开启时,第二供油泵(208)向油缸(214)供油,油缸(214)的油压推动活塞,使离合器(205)闭合;
当控制阀(212)关闭时,第二供油泵(208)停止向油缸(206)供油,油缸(214)泄压,活塞回退,使离合器(205)分离。
当工作装置(210)扭矩减小时,第一供油泵(211)供油压力降低,油路(214)的压力降低;
当工作装置(210)扭矩增大时,第一供油泵(211)供油压力增大,油路(214)的压力增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当工作装置的消耗扭矩变化时,本发明双能容液力变矩器通过对工作装置的供油压力自动在液力变矩器的两种能容之间选择最佳能容,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值左右,实现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合理匹配,改善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提高了工程机械单位时间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能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特性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双能容液力变矩器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双能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连续脉冲冲击波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