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4940.X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游劲松;闵雪锋;吴建华;胡国宜;兰静波;屈季春;吴宁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13/02 | 分类号: | C07C213/02;C07C217/8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地址: | 2131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苯氧基 烷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是一类用于生产制造聚酰胺、聚酰亚胺等耐热绝缘高聚物材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
四面体杂志Tetrahedron(2005年第61期第5351-5362页)公开了一种以二溴烷烃和对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在乙腈溶剂中,以无水碳酸钾为碱,以碘化钾为催化剂,反应制得中间体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然后再对该中间体进行催化氢化还原制得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两个反应起始原料均价格昂贵,反应时间较长,导致生产成本较大,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16期第298-301页)公开了一种先用烷基二醇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得烷基二醇双对甲苯磺酸酯,然后再与对硝基苯酚反应制得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最后再进行催化还原反应制得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烷基二醇需要先进行磺酸酯化反应,导致工艺路线繁琐,且产生的废料较多,而且对硝基苯酚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大,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收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的制备方法,以对氯硝基苯、烷基二醇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和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存在下反应得到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然后进行催化氢化还原反应得到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具体如下:①将对氯硝基苯、烷基二醇、相转移催化剂以及水加入到反应装置中,搅拌并升温至85℃~95℃;然后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完继续反应15h~16h;②反应结束后,对反应后的物料进行后处理得到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③将Pd/C催化剂、甲醇以及步骤②制得的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加入到高压釜中并密闭,先置换氢气2~5次,然后充入氢气直至高压釜内的压力为0.8MPa~2MPa,在0℃~8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2h~3h;④反应结束后,对反应后的物料进行后处理得到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
上述步骤①中所述的烷基二醇与所述的对氯硝基苯的摩尔比为1∶1.6~1∶4,优选1∶1.9~1∶2.4。步骤①中所述的烷基二醇与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1∶0.25,优选1∶0.08~1∶0.18。步骤①中所述的烷基二醇与所述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1∶8,优选1∶5~1∶7。所述的烷基二醇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或者1,5-戊二醇。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或者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上述步骤②中所述的后处理为:将反应后的物料倒入冷水中并减压抽滤;滤饼再倒入水中并捣碎,然后调节pH值至3~4后再减压抽滤;滤饼经水洗后倒入丙酮中并捣碎,搅拌后再次减压抽滤;滤饼用丙酮洗涤后经真空干燥即得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
上述步骤③中所述的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与Pd/C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1∶0.10,优选1∶0.03~1∶0.05。步骤③中所述的双(对硝基苯氧基)烷烃与甲醇的重量比为1∶5~1∶20,优选1∶10~1∶15。
上述步骤④中所述的后处理为:打开高压釜,向反应后的物料中加入DMF,减压抽滤;将滤液倒入水中,再减压抽滤,滤饼用水洗后经真空干燥即得双(对氨基苯氧基)烷烃。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起始原料廉价易得,原料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条件温和,最终收率高,产品颜色好,而且设备投入少,适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①向5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5g的对硝基氯苯(31.7mmol)、0.88mL的乙二醇(15.8mmol)、0.67g的四丁基氯化铵(2.4mmol)以及0.5mL的水,搅拌并升温至90℃左右,然后在1h内缓慢滴加7.66g浓度为5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为95.8mmol)。滴加完毕后,在90℃的温度下继续反应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常州市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9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辐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清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