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童车驱动装置及其电制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2716.7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维坤 |
主分类号: | B62K9/00 | 分类号: | B62K9/00;B62L1/00;B62M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5021 广东省汕头市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童车 驱动 装置 及其 制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驱动装置及其电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玩具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用品。
我国是玩具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玩具的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童车特别是由搭乘的儿童自行驾驶的动力驱动童车,更被儿童视为高级玩具,其在安全性、操控性更受企业的重视,现有电动童车的制动系统由于采用简单的机械制动系统,普遍存在刹车不灵和刹车时驱动电机仍在工作等缺陷。
因此,设计适合儿童特点、安全性强、操控灵活的电动童车的驱动和制动系统是人们不断探索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童车驱动装置及其电制动机构,可以实现优先刹车,并能有效提高童车的安全性能和操控性能;可以通过遥控制动的方式实现对接入控制电路中的动力或制动马达进行切换,操控性好、安全可靠、结构简洁,灵活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童车驱动装置的电制动机构,包括:制动马达、制动离合器、制动变速齿轮组、制动臂以及制动盘,所述制动马达通过制动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制动变速齿轮组,所述变速齿轮组具有的一双面凸轮抵顶连接在所述制动臂上;
所述制动臂主要由制动施力臂、定点转轴和制动制力臂构成,其中,制动施力臂和制动制力臂分别延伸设置在所述定点转轴的两端,所述制动制力臂为设置在所述制动盘外周的两片对称布置的半弧状合抱件;
所述双面凸轮可拨动所述制动施力臂并联动所述制动制力臂以所述定点转轴为转动中心进行步进或复位的往复转动,所述制动盘连接至一驱动机构并可由所述制动制力臂合抱夹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童车驱动装置,包括电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电制动机构包括:制动马达、制动离合器、制动变速齿轮组、制动臂以及制动盘,所述制动马达通过制动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制动变速齿轮组,所述变速齿轮组具有的一双面凸轮抵顶连接在所述制动臂上;所述制动臂主要由制动施力臂、定点转轴和制动制力臂构成,其中,制动施力臂和制动制力臂分别延伸设置在所述定点转轴的两端,所述制动制力臂为设置在所述制动盘外周的两片对称布置的半弧状合抱件;
所述双面凸轮可拨动所述制动施力臂并联动所述制动制力臂以所述定点转轴为转动中心进行步进或复位的往复转动,所述制动盘连接至一驱动机构并可由所述制动制力臂合抱夹紧,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驱动马达;
所述童车驱动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在所述制动马达或所述驱动马达间进行动力切换的电路切换系统,所述电路切换系统分别与所述制动马达和所述驱动马达设置连接可切换所述制动马达或所述驱动马达接入童车驱动装置的控制电路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童车驱动装置及其电制动机构,可以实现优先刹车;经四级变速达到设计要求的速度驱动通车前进或后退,有效的提高了童车的安全性能和操控性能;同时,由制动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双面凸轮,双面凸轮支撑刹车两条制动臂,两制动臂夹紧制动盘车子立即停车。松开制动装置按钮,制动马达电源断开,制动臂被复位弹簧拉开复位驱动马达自动通电行驶;由于设置电路切换系统,在正常的脚刹或手刹童车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遥控制动的方式实现对接入控制电路中的动力进行切换,操控性好、安全可靠、结构简洁,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童车驱动装置的电制动机构的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童车驱动装置的电制动机构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童车驱动装置的电制动机构的爆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童车驱动装置的电制动机构的制动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童车驱动装置的电路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维坤,未经陈维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7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